城市“微更新”:“小”处见精神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一处处散落在岛城街头巷尾的“微更新”项目,正在用小写意的笔触,一点一滴重塑着城市肌理,让市民感受到了“行走在春光里”的惬意与舒适。
在市南区金梦花园小区东侧,原本的违法建筑,经过违建拆除、绿化景观提升,成为一处街边公园,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休憩需求;位于李沧区楼山后老工业区内青岛碱厂的筒仓,经过微更新改造后,如今已成为集光影互动、展览展示、艺术剧场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文化”主题数字艺术体验区,重焕生机活力;在西海岸新区融创茂附近,闲置多年的荒地,正蝶变为集亲子休闲、沉浸式文旅、青少年研学、运动于一体的户外综合乐园。
位于劲松五路与辽阳西路交界处的边角地,改造后成为居民休闲活动的新空间。刘栋 摄
位于李沧区的楼山创忆空间项目,将青岛碱厂的老筒仓改造为地标性建筑,打造以“科技+文化”为主题的数字艺术体验区。 刘栋 摄
在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的波螺油子十二阶项目正将“最青岛”的生活景观逐步重现在市民眼前。 刘栋 摄
城阳区夏塔路桥下空间整治项目,改造投用后方便了市民停车。 梁超 摄
影都综合游乐园项目在一处闲置空地上建设,成为集休闲、文旅、研学、运动于一体的户外综合乐园。 梁超 摄
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家长休闲等候区项目别具匠心。 梁超 摄
在苏州路北端,改造更新后的波螺油子艺术谷正成为历史城区的标志性景观。 刘栋 摄
隆德路的金梦花园小区空间优化项目,经过拆违增绿变身街边公园。 刘栋 摄
细微之处,最见精神。今年,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微更新”,深度挖掘了市区内拆违腾退空间、城市边角地块、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低效区域,以及国有企业长期闲置房屋和土地,还有品质功能不足、未充分利用的老旧街区、广场绿地、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有针对性地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秉持“针灸式、小切口、小投入”原则,通过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优化风貌和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措施,持续推进城市空间微更新工作,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随着一处又一处微更新项目的落地实施,青岛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将持续增强、不断丰富。越来越多“家门口”的便民利民项目建成投用,也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像施工进度条一样,不断“上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