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向“新”求变 逐“绿”而行

内乡交通:加快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

2025年03月07日 13:53:0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郑帅广 李然

“平时我每天最少要充一次电,每次1个小时。现在换电只需要3分钟,就能跑300公里。”出租车驾驶员李师傅介绍道。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顺通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换电站,一辆辆纯电动出租车有序驶入,开始进行3分钟“续航”体验。

image.png

近年来,内乡县聚焦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坚持谋划在前、行动在先,聚焦科技应用、结构调整、运输服务、应用场景等环节,积极探索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新路径。2023年,内乡县成功申报全省绿色低碳示范县。

image.png

加强科技应用,智慧交通发展向“新”而行

大力发展网络货运,积极拓展“无运力承运”全程模式,牧原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实现年税收1600万元。以智能化建设为抓手,中誉储煤基地逐步实现由“人控”到“数控”的提质升级,从“少人”到“无人”的智慧转变。牧原智慧物流园构筑屋顶光伏能源自给系统,实现了“光储充用”一体化;通过开发小程序,整合排号呼叫、货源发布、线上商贸等功能,实现了整个开发区货运车辆在物流园区集聚,解决了货车占道安全隐患问题。电商科技孵化园新购置4套自动分拨设备,每年降低人工成本400余万元,18家入驻快递、零担物流企业实现了“同仓共配、集中分拨、高效运转”。牧原物流和圆通物流购置了8台L4级新能源无人配送车,运行成本下降60%,成为县域新技术推广运用的新亮点。开发“内乡安顺公交”小程序,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牧原智慧物流园入选全省新基建示范工程和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

image.png

加强结构调整,运输行业转型向“绿”而行

一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中誉国信煤炭战略储备基地铁路专用线和牧原智慧物流园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两个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多式联运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名单。中誉铁路专用线通过宁西铁路和浩吉铁路每年转运煤炭500万吨,大幅减少了运输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物排放。二是大力开展新能源客车以旧换新。在全县180台城乡和城市绿色新能源公交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去年陆续更新新能源巡游出租车23辆、网约出租车43辆、定制班线客车33辆,更换新能源公交车电池155组,绿色交通发展的底色更绿、后劲更足。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货车普及应用。依托已经形成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持续加强农牧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新能源车货车推广应用。目前,运发、九盛、货拉拉等物流企业已经陆续开展新能源货车购置和运营工作,新投用新能源货车21台,开辟了“氢走廊”外新能源货车应用新市场。

image.png

加强项目支撑,低碳运输生态向“好”而行

一是推进客运枢纽项目加快建设。抢抓省级综合客运枢纽落地内乡政策机遇,着力加快菊潭东客运站建设进度,依托宁西铁路内乡站“门对门”区位优势,倾力打造“公铁联运、一体畅联、无缝衔接”的区域性综合客运枢纽。二是推进充电设施项目全域布局。抢抓专项债政策机遇,按照“城区网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充电网络布局,正在实施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换电站1座、充电站29座,安装充电桩227台554枪,初步实现了中心城区、骨干路网、主要乡镇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全域覆盖。三是推进无人车项目投产达效。加强政企合作,通过招商引资,顺利推动牧原盛达造车已与江苏九识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牧原集团需求产能,深耕3吨以下无人新能源货车市场,打造农牧物流无人新能源车行业新标杆。

image.png

加强智能监管,运输服务质量向“效”而行

一是提升公交运行服务质效。深化全域公交建设成果,加强对36条公交线路、180台公交车辆的动态监管,持续保持城乡公交循环网络高效运转,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2024年,城乡和镇村公交累计运营里程580万公里,七日准点率100%,全域通达率100%。二是提升快递配送服务质效。持续推进“客货邮商”融合发展,依托运行的20条“客货邮”融合线路和4条“货运班线”营运车辆的4G监控,进一步提升配送时效,确保了三级物流体系高效运行,实现了快递邮政当日件当日达。三是提升智慧平台监管质效。依托县综合交通运输智慧监管平台,实施“监管平台+统一指挥+综合执法”模式,通过监控抓拍、大数据比对、驻点布控等手段,形成“高效监测、实时监控、及时反馈、有效预防”闭环管理机制。去年共处理各类告警信息2343条,处理办结率100%,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率下降85%。

下一步,内乡县交通运输局将充分发挥行业引导作用,聚焦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大力推进新基建、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持续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深化行业治理能力建设,加速推动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发展,为构建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提供坚实的运输服务保障。

责任编辑:张阿嫱
  • 内乡
  • 新能源汽车
  • 交通
  • 新能源
  • 能源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