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十三坪生态茶园和茶庄园。
福鼎市委宣传部供图
孩子们在岚山区一茶园内放风筝。
丁 斌摄
商城县其鹏茶园内,采茶工正在采撷头芽。
霍亚平摄
版式设计:尹 婕 徐昳清
本版底图由AI生成
最是一年春好处。连日来,各地“春日经济”热潮涌动,新意迭出。采春茶、住茶主题民宿、观茶艺表演……丰富多彩的“茶旅+”不仅成为人们参与“春日经济”的重要途径,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本期,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福建、山东、河南三地的茶园,感受“景区化”的美景,见证“一片叶子”带来的改变。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
白茶之乡打造旅游新“爆款”
本报记者刘晓宇
一场春雨过后,福建宁德福鼎市的茶山披上新绿,茶芽冒尖飘香。茶农何祥星踩着露水走进茶园,指尖轻轻托起一簇白毫银针,“春茶贵如金,这时候的银针最是鲜灵,也最值钱。”一提一掐间,鲜嫩的茶芽被摘下,经过层层加工,成为无数茶人喜爱的“一杯茶”。
作为中国白茶之乡、世界白茶发源地,福鼎以茶闻名、因茶而兴,去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55.18亿元;福鼎白茶以70.6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连续15年进入十强;位列“2024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第一。
眼下,这座浸润着茶香古韵的城市,正随着春茶萌动焕发新活力,迎来旅游旺季。
客至福鼎,少不了游茶山。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佳阳畲族乡天湖山茶田被次第点亮,粉白相间的樱花尽情绽放,采茶女穿梭在翡翠色茶园中,茶垄间不时传来畲歌小调。
游客李云希站上山坡,眺望眼前一幕,立即端起相机捕捉茶山之美,并穿过丛丛茶树,跟畲家阿妹学起了采茶歌。“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茶山风景充满了自然魅力,值得我们记录、探索。”
日头渐高,“中国白茶第一村”点头镇柏柳村的晒茶场铺开青翠画卷,竹匾上的茶芽在春风中自然萎凋。“和其他茶不同,白茶不炒不揉,萎凋干燥,自然天成……”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如数家珍,为游客逐一讲解福鼎白茶手工制作技艺,李云希在一旁边听边记。
另一边,在柏柳村特色景点之一的“右逗虹腰”,山林树影掩映之间,一座共享茶室即将投入运营。“我们通过‘新旧共生’的方式,围绕茶元素,将古民居改造成白茶体验馆、茶馆等,以茶旅融合激活茶村新‘IP’。”柏柳村党支部书记蔡佳练说。
循着氤氲茶香,游客陈娴慕名来到白琳老街“同顺泰”茶号。站在古色古香的柜台前,陈娴望着琳琅满目的茶单,一时出现“选择困难症”。掌柜黄红心迎了上来:“可以试试我们新推出的咖啡味茶饮,还有冷萃茶、白茶冰淇淋等,都很不错。”
黄红心来自浙江,偶然来到白琳老街后,被这里的茶文化底蕴吸引,接手了一家清末民初时期的老茶馆并加以改造,使之兼具民国风与老式建筑风格,俘获了年轻群体的心,成为福鼎新晋茶旅打卡点。“让茶业与文旅‘双向奔赴’,开启了老街发展的新篇章,也给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黄红心的话,让陈娴深有共鸣。
夜幕降临,山间的大荒森林荒野老树白茶客栈亮起灯光。对福鼎“白茶宴”早有耳闻的陈娴与朋友们提前一天向客栈预订了一桌。
“有寿眉遇见虾、老白茶鸭汤、大荒鱼羹……18道菜,原料都采用了我们的茶叶。”大荒茶业创始人付明峰与陈娴一行人围桌夜话,详细介绍起“白茶宴”的巧思妙想。
该客栈以“白茶”为主题,周围森林面积约2000公顷,毗邻老茶树群落核心保护区,设有森林荒野老树白茶体验馆,房间以茶色装饰和留白设计体现白茶简约特性,配备高品质荒野老白茶等,春茶季入住率达70%。“我们还为客人提供森林茶会、认养茶树等项目,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福鼎茶文化。”付明峰乐呵道。
游茶山、学茶艺、品茶香、住茶宿……从岸线到山岳,从海岛到湖区,福鼎串点成线,推出6条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发展“茶旅游”“生态游”。沿途,“世界白茶中心”等城市新地标建设加快,泰美茶镇城市茶空间、江美白茶主题公园等一批茶庄园、茶民宿、茶创意基地等茶旅项目应运而生,不少茶企跟进开发茶旅研学游,吸引各地茶人茶友前来品茗体验。
“福鼎白茶声名在外,旅游资源禀赋更是得天独厚。我们不断推动茶旅融合,把茶园变景区,打造旅游新‘爆款’,让流量成为‘留量’。”福鼎市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陈维新说。2024年,福鼎各类白茶体验馆、白茶庄园等茶旅观光休闲点达25个,共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接待各类考察团1100多批次;福鼎市作为福建省唯一目的地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十大茶旅目的地”。
(王婷婷参与采写)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
“南茶北引”地“一叶”兴“一业”
本报记者李蕊
暖阳轻抚茶垄,嫩黄的芽尖悄然萌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茶韵乡村游朝元山片区茶园里,迎来了今年第一批研学的孩子。
“孩子们,春天来了,茶芽开始萌动了,谁找到茶芽‘宝宝’了请告诉我。”日照市茶乡凤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研学导师汉文瑄俯身贴近一株茶树。
“老师,我找到了!很小,是黄色的,还没有一颗芝麻大呢!”来自市区的小学生赵艺硕突然举起小手,指向一片叶子。
“哇,真神奇!”孩子们听闻,迅速围拢上来,发出阵阵惊叹声。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气候相对湿润,上世纪50年代,成为山东“南茶北引”最初确定的试种地区之一。1966年,岚山区引种茶树成功,依靠独特的自然条件,现已发展成日照绿茶核心产区,茶园面积扩展至16.2万亩。
“我们将海、茶、山绘入茶旅融合发展整体画卷,打造了茶韵乡村游朝元山片区、‘甲子春望’‘幽尔崮’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及山旺度假村、‘百里绿茶产业带’和‘盐茶古道’旅游线路等。”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玉娜介绍。
近年来,茶韵乡村游朝元山片区研学热度持续攀升。茶园尚未到正式开采季,研学团队已纷至沓来——
“今天这批孩子参加的是全天研学线路,项目包括抹茶饼干制作、栽种茶苗、参观‘南茶北引’展览馆等。”汉文瑄说,待到春茶开采季,茶农将现场演示手工炒茶技艺,让孩子们感受“火候与温度的艺术”。
“根据团队的不同需求,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7条茶主题研学线路,配备10套特色研学课程,将茶韵乡村游朝元山片区里的7个村庄串点成线。”日照市茶乡凤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鲁鑫雨铺开一张“研学地图”,“看,沿着这条线路走下去,既有茶景鉴赏,又有亲身体验,从茶芽萌动到杯中清香,让孩子们在茶香中读懂‘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乾坤’的深意”。
2024年,茶韵乡村游朝元山片区开展研学和团建活动100余次,接待人数近万人。“今年五一、国庆假期,我们将推出精彩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此品味‘日照绿’的独特魅力。”鲁鑫雨说。
走出茶园,记者来到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在这里,一群游客正带着孩子亲手制作抹茶、饼干。手摇石磨前,孩子们正专注地碾压茶叶,在“沙沙”的轻微声响中,茶叶由片状渐渐变成粉末状,青涩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虽然手工制作的抹茶粉不如机器制作的精细,但这份亲手劳作的温度,正是工业流水线无法替代的。”鲁鑫雨说。
抹茶粉制作完成,孩子们将其与蔓越莓、芒果干混合,加水后,和成颜色青绿、质地细腻的面团。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操作台上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创意,面团在他们稚嫩的手中不断变换着形态,闪耀的五角星、憨态可掬的小乌龟,或是活泼可爱的小兔子……随后,辅导老师将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编上号码,轻轻放入烤箱。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孩子们走进科创园的温室大棚,探寻茶苗繁育的奥秘,并认领一株属于自己的茶苗,种进亲手绘制的花盆。
“朋友之前带孩子来体验过,觉得特别好,我们也很感兴趣,就带着孩子来了。这里的线路内容丰富,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近距离了解茶的相关知识,真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体验。”游客张女士满脸笑意,对此次行程赞不绝口。
从科创园出发,车行七八分钟,便来到了隐匿于茶园之间的“云隐小镇”民宿。一溜灰、白色调的建筑,与四周翠绿的茶树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水墨画。
“民宿共有19间房,平时主要通过网络推广,岚山区对外推介旅游资源时,也将我们纳入其中,还发放消费优惠券。”民宿经营者徐全国热情洋溢地介绍民宿的运营情况:“今年春节8天假期,每天都是满房,不少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游客,携家带口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春节。现在已陆续有游客预订清明假期或五一小长假的房间了。”
“‘一叶’兴‘一业’,茶旅融合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八方游客带来了一场场难忘的茶香之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按照‘以茶兴旅、以旅名茶、茶旅融合、富民业兴’的发展思路,丰富旅游线路,提升服务品质,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张玉娜表示。
(姚文凤参与采写)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
一杯毛尖的含“金”量更足了
本报记者朱佩娴
3月,春意盎然。走进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苏仙石乡,层层叠叠的茶山如碧浪翻涌,三五成群的茶农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采撷新芽。
在其鹏茶园,身着工装、手法熟练的曹倩一边采茶,一边和新来的采茶工交代注意事项:“这就是毛尖的一芽一叶,大家掐根儿、手要轻。”信阳毛尖闻名遐迩,其中商城县的高山茶以“芽头大、汤色清、味道浓、耐冲泡”著称,近年来广受市场青睐,也让越来越多的老乡在茶产业链上脱了贫、增了收。
“今天采的都是头芽,因为珍贵,我们都叫它黄金芽。对我来说,这也是白花花的银子。”曹倩说。过去她在上海一家工厂打工,前年为了陪孩子上学、照顾年迈的老人,选择回到家乡。“回来也得挣钱啊,刚好有这个机会。”曹倩告诉记者,采茶高峰期,她一天最多能赚五六百元,平均每天也能赚二三百元,“一个月算下来,不比在上海打工差。”
摊晾、揉捻、理条、焙火……制茶厂里,机器轰鸣,制茶工忙中有序,一筐筐干燥后的茶叶即将装袋密封,发往全国各地。杨树平已经在茶厂干了十几个年头,自从离婚后,她就来到茶厂工作,靠自己的工资养家,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上了大学。她说:“在茶厂有份稳定的收入,对我来说,这就是金饭碗。”
据了解,目前商城县茶园总面积20.8万亩,开采面积18.6万亩,产量460万公斤,产值11亿元,涉茶从业人员达11万人,茶园亩均产值6000元。有茶叶加工厂460余座,茶叶专业合作社140余家。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共赢。”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正祥说。每到下半年,是茶农农闲之时,周正祥会召集周边的茶农,免费给他们讲授种植管护知识,答疑解惑。他的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串联起6个乡镇2000余户茶农。通过土地流转、统一管护、保价回收的“五统一”机制,使茶农每亩茶园年增收超4000元。仅2024年,合作社带动300余人长期务工,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村民周大姐算起账:“土地租金、采茶工资、年底分红,一年能挣三份钱,比在外打工强!”
“茶产业不能只卖产品,还要卖风景、卖文化!”周正祥说。他的8000亩茶园地处西河景区内,与观音山生态观光园、油茶古树博览园串联成线,仅西河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达27万人次。“放眼全国,景区里能上茶山、喝上信阳毛尖的,屈指可数。”周正祥很是自豪。乘着商城县“茶旅融合”政策的东风,周正祥将茶园变景区,修步道、建民宿,游客可亲手体验制茶、漫步茶山步道、入住茶主题民宿。其鹏合作社的村民老周开起农家乐,笑得合不拢嘴:“旺季一天能接待20桌,茶叶卖得好,旅游更添彩!”
近年来,商城县坚持“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聚力打造茶叶采摘体验区、茶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区、生态茶园观光示范带,着力把“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目前,全县有可接待游客参观的茶企8家,茶文化旅馆3家,茶乡民宿3处,茶旅游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茶旅游从业人员1.3万余人,可实现利润6亿余元。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