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

让党旗高高飘扬|徐在山:奉献一甲子 造福一方人

2021年06月23日 11:28:15 黑龙江日报

78岁,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位78岁的长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他就是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在山。

今年年初,徐在山才卸任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职务。至今已经工作63年的他,带领红光村村民将红光锅炉集团从一个村办小锅炉厂发展成全国工业锅炉行业前十强、全国风电塔架制造前三强,书写了一个“改革奋进、艰苦创业、科技兴企、共同富裕”的传奇故事。

艰苦创业 一腔热血惠村民

6月9日,在红光村荣誉室,记者看到这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奖状奖杯。在这些奖杯奖状中间,有一张大幅黑白照片,照片里带领村民兴建锅炉厂抬钢板走在最前面的年轻人,就是徐在山。

徐在山在生产车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红光村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大队,称红光畜牧场,土地大部分是难以利用的泥洼、沼泽地,房舍也多是泥草房,村民生活十分贫困。徐在山带领村民填泡造地,一边垫、一边建、一边搞生产。时至今日村民还在说:“我们徐书记不但发展了农牧业生产,也创办了村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壮大了,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善。”

早在1991年,红光村就建造了4栋6层楼房。当时,282户已婚村民不分男女每户分得一套“五全”的住房。2003年,村办集体企业红光锅炉集团实施股份制改革,市、区领导和村民都认为红光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徐在山带领村民奋发努力的结果,建议徐在山拿51%的股份。但是徐在山毅然谢绝了,只拿了区委奖励的10%股份,其他股份全部分给了在岗的村民、退休的村民和已故的村民家属。

2020年,红光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5万元,退休的村民享有每月2000至3000元的国家社保和医保开支,企业每月还额外补助退休村民文体娱乐费1000元,年节分发福利,年末还有股份分红,股份最少的也能分得一万元。对此,红光村村民于铭生深有感触地说:“我在企业干了60年。以前红光村民是农业户口、蓝本,那时大家都羡慕国营大厂的职工退休有劳保。现在,红光锅炉集团的职工退休了,同样享受社保,还有分红和文体娱乐费。作为‘红光人’,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改革创新 发展集体经济兴工强村

与时俱进,徐在山开拓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6月9日,徐在山刚从浙江返回哈尔滨,他去东阳市花园村参加了第二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说起此行的收获,徐在山滔滔不绝:“花园村也是集体经济,如今已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厂。企业发展壮大后建成了乡村中的城市,非常壮观、美丽。他们建设现代化美丽村庄,要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我们很受启发。我回来后,第一件事就向村领导班子和干部传达花园村发展经济的过程,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村民生活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

生产车间内,徐在山(右)正在与员工交流

开拓创新求发展,砥砺奋进当先行。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徐在山看准市场需求,兴建村办集体企业红光锅炉厂。徐在山提出了改革设想,制定了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等一整套改革方案。在生产第一线,率先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当年在一个账本上记录,两个女电焊工月薪每人开了720元,而他是书记兼厂长,只开了74元,这极大激发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性。

如今的红光锅炉集团,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锅炉和风电塔架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黑龙江省近万个村中,始终保持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和村民基本养老金数额全省第一。

2020年,红光锅炉集团的锅炉、风电塔架两大主业发展呈现整体良好态势,取得了建厂65年以来的最好成绩。收入实现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利润总额1.1亿元,上缴税金5097万元。

风清气正 老党员带头做表率

“1965年入党,到今年6月20日,党龄56年。”徐在山在与记者聊起自己的入党时间时记忆深刻,展现出一个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徐在山始终坚守“风清气正立企之本,诚实守信兴业之魂”的主导思想,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生产车间内,徐在山(中)正在查看锅炉部件质量

红光锅炉集团技术部副部长李志远告诉记者,徐在山做表率做得特别好。“2007年我从哈工大毕业入职红光锅炉集团,当时一来听到‘风清气正’这个词时,心里还不太相信。后来发现逢年过节,什么都不用想,只要把工作干好就行。徐董告诉员工,遇到红白喜事,领导给员工随多少钱都可以,员工给领导不能超过100元。大年三十晚上,值班人员里肯定有他。”李志远介绍,徐在山带领员工连续三年回访全国百余家客户。年轻员工开始体力还行,后期体力就有点跟不上了。那时候他也70多岁了,看到年轻人冲劲不足,带头领着大家往前冲。三年的回访使得锅炉产品质量上升很快。

“这些年我们在一个办公室,他几次动手术住院,我们都不知道。吃饭也是每天跟大家一样吃大食堂。企业每天都实行打卡签到,他自己做个示范,特意晚来,带头交罚款。在他的领导下,我们成为一个风清气正的村办集体企业,一直听党话跟党走。”老员工于铭生说。

回首自己在红光村走过的63年,徐在山感慨万千。为这片土地,他洒下了太多汗水、泪水……56年前在党旗下宣誓的场景一直鼓舞着徐在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红光人’能共同富裕,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是我最大的幸福,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从徐在山朴实的言语中,让人感受到他心中那团火。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静雯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