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安徽省淮南市,阳光明媚,生机勃勃,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漫步街头,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城区道路变宽了,街道干净整洁了,商户经营秩序规范了……如今,淮南已经成为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绕的宜居都市。淮南从“煤城”变“美城”的华丽转身背后,不仅是资源型城市在探索转型崛起中的砥砺奋进,也是城管部门践行“为人民管好城市”工作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淮南是一座‘缘煤’而建的工矿城市,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市政设施建设欠账多,且城乡交错,城市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淮南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宫传敏表示,“面对现状,必须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去补齐城市管理短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用城管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城管人的‘披星戴月’守护群众的‘岁月静好’。”
近年来,淮南市城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先进”的奋斗目标,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推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稳步上台阶、提质效、开新局,持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大幅提高人居环境品质,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党建引领,让城管队伍更精锐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淮南市城管部门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依法履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加强党的建设。自2018年以来,坚持每月10日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从迎国旗、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合唱自主创作的《人民城管之歌》等固定仪式,到开展文明创建、脱贫攻坚、社区帮扶等自选行动,激发城管人的干劲、斗志、激情,进一步增强广大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具有城管特色的党建品牌。无论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救灾的任务中,还是在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都能看到城管人挺身而出、奋勇向前的身影,更涌现出了“抗疫英雄”陈在华等先进典型人物。
综合施策,让环境面貌更美丽
淮南市城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市管理执法难题和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执法水平,让市容市貌不断蝶变,城市环境焕然一新。
坚持实干为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淮南市城管部门坚持真抓实干,注重效能为先,突出亮点打造,以整治“小切口”推动环境“大变化”。大力整治渣土车,2018年,老旧渣土车彻底退出建筑渣土运输市场,并投用新型环保密闭渣土车533台。常态化开展“每日一路”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取缔出店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扬尘污染、油烟扰民等脏乱差现象,城市主次干道实现常态化管控。创建示范道路、示范街区21处,引领带动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助力打造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坚持民生为本。打造标准化政务服务窗口,市区两级城管服务窗口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网上办件率达 100%,市城管局窗口被评为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最佳服务窗口”。新建、改建公厕304座,对358座环卫公厕全部实施市场化管理,推动沿街单位100余处公共卫生间向社会公众开放,有效缓解群众“如厕难”问题。改造小街小巷192条,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灯、水、路”问题。克服选址难、搬迁难等困难,规范化建设提升摊群点39处,设置摊位21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生动体现“小摊贩、大民生”,实现市容与民生“双赢”。部署开展深化“一改两为”、打造“为民城管”行动,聚焦城市管理领域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实施“安家”“暖心”“护学”“排雷”四大行动,实施民生类小修小补摊点服务提升、设置公益性自产自销蔬菜瓜果摊位、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等9件具有普惠性的民生实事,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队伍形象。
坚持项目为纲。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导向,实施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城市环卫基础项目,推动构健全链条、现代化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引入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社会资金,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善收运网络,推广密封、环保、高效的垃圾收运系统,推进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顺利完成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任务,升级改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跟进建成飞灰填埋场项目,比国家规定的时限提前一年半关停生活垃圾填埋场,让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面进入“焚烧时代”;建成运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全力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在全省行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保持第一位。通过“市场化 + 专业化”手段,对全市历史积存的29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施规范科学整治,使昔日的“垃圾山”变身游园、绿地,成为广大市民纷纷点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利用亚行项目资金采购新型环卫机械200余台,使城区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 94% 以上。对道路清扫保洁、公厕建设管理全部实行市级统筹招标、县区落实监管,确保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
科技赋能,让管理服务更精准
淮南市城管系统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发展新要求,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探索“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管理方式,助力城市管理提能增效。
建设智慧城管。建成运行智慧城管项目,完成“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拓展,实现国家、省、市、县城市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创新研发运用“五个网上”(网上办案、网上勤务、网上投诉、网上督察、网上绩效)城管执法系统,实现感知、分析、监察、指挥、服务“五位一体”,实现“市容环境实时监控、违章现象自动抓拍、执法人员可视调度、执法案件网上办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达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
严格考核评价。依托智慧城管系统,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把全市各县(区)及相关涉城部门、企业等列入智慧城管系统,纳入市级目标考核。定期召开城市管理点评推进会,考核排名前两名的单位作经验介绍,排名后两名的单位作表态发言,健全完善了会上点评通报、会后媒体公布、持续跟踪督办的工作调度机制,做到权责分明、问责有据,极大地增强了各县(区)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智慧城管系统每月办案量达13000件,结案率98.73%以上。
实施信息助力。依靠科技创新,攻克管理难题。在“三乱”小广告治理中引入“城市违规广告语音警示系统”,清理“三乱”小广告54.3万处,城区主次干道沿街“牛皮癣”基本禁绝。在非机动车违法停车治理中投用“移动执法终端”,实现电子化办案,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城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明显改观。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投用智能化分类设施,应用触摸点亮、雷达识别、裸眼3D、全息激光等高科技手段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走进市民生活。
法治保障,让城市执法更专精
淮南市城管部门勇当改革先锋,积极争取淮南成为全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到位,有效破解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中梗阻”问题,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开辟出新的天地。
城管综合执法全面推进。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集中行使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相关领域的部分行政处罚权。目前,城管部门共行使行政权力271项,其中行政许可权6项、行政处罚权244项、行政强制权7项、行政征收2项、行政奖励2项,以及其他行政权力10项。
城管地方立法实现突破。出台 《淮南市城市管理条例》《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明确执法边界,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促进形成精简高效、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出台《淮南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淮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淮南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淮南市临时便民摊群点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0余个,城市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城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全面推行非接触式执法,着力打造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新样板,让城管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制定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等制度规范40余项,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把城市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以来,淮南市城管局连续5年在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获得“先进”等次;承担的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国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中,淮南市城管局于 2018年、2020、2022年连续3次获评“表现突出单位”;2020年10月,全省首次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淮南召开,大力推广城市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淮南模式”。淮南市被列入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淮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被评为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和“安徽省科普基地”。全市城管系统涌现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宫传敏、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徐辉,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多喜等先进典型人物。
“新的时代、新的职责、新的使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城管执法队伍来承担。全市城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立足新时代、打造新城管、展现新作为,聚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倾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宫传敏掷地有声地说道。
摘自建筑杂志社微信公众号2023.04.27刘伟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