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管

一站受理 一办到底 多元共治

漷县镇:聚焦群众事 写好治理篇

2025年03月25日 19:52:27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池阳

作为北京市下辖村庄数量最多的乡镇,漷县镇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群众的多样化诉求,挖根源、优机制、强举措,不断创新基层治理路径,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领导包办 一办到底

日前,漷县镇纪各庄村的徐女士因邻里纠纷拨打了12345市民诉求热线。经了解,徐女士与邻居积怨颇深,除了徐女士在诉求中提起的邻居家三棵对自家房屋造成安全隐患的树木,背后还有两代人因宅基地划分、排水纠纷等形成的深层矛盾。了解情况后,纪各庄村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与网格员立即针对该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在3日内完成了4轮现场踏勘、2次研判会。包片领导带队多次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协商,既摆事实讲道理,又讲邻里亲情,最终两家终于达成和解。

为进一步做好接诉即办工作,漷县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处级领导包案制度,按照“谁包案、谁负责”的原则,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处级领导盯办重点来电人员工单,上门入户,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班人马、限期办结”的要求一包到底,每周调度工作进展,做到矛盾不化解不结案、问题不解决不销案,切实提高诉求办理质量。

一站受理 多元解纷

据统计,漷县镇大部分矛盾纠纷为邻里和家庭纠纷,这类案件成功化解的关键就是让当事人既能理解对方,又能认识到自身问题,各退一步。这就需要多部门联动,通过多渠道调解,形成解纷合力,让积怨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不久前,军屯村两家因盖房而起冲突的邻居相对而坐,村委会工作人员、觅子店派出所的民警在劝说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他们解开了“心结”和“矛盾扣”。为解开这两户的矛盾,军屯村曾多次进行调解,但效果不佳。于是,军屯村将问题上报到漷县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立即组织司法所、派出所、镇城乡建设办公室(规划)等职能部门,通过“背靠背”、讲法律、明政策、拉家常等方式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历时近三个月,终于达成和解。

秉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漷县镇创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镇综治中心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职能部门共同调解,力争将纠纷解决的资源整合起来、力量聚合起来、方式融合起来、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不断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让分散的社会治理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一站式”化解的最大效能。

“四群”动员 多元共治

在漷县镇内,有这样一支天天走村串巷的基层治理行动队,村里哪里有需要修缮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合理、哪些情况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就是漷县镇群防群治服务队。为及时听民声、解民忧,漷县镇通过持续强化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基层治理,让这支每天行走在路上的小分队,为基层治理“挑刺儿”。“刺儿”挑得多了,群众的怨言少了,幸福感提升了。

以群防群治工作为切入点,漷县镇不断深化“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工作体系,因地制宜构建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群众文化、群众评价的“四群”社会动员机制。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群防群治人员2000余人;坚持“大家事大家议”,各村构建“点厅会”工作机制;聚焦群众“口味儿”,持续打响“两节一花海”文化活动;群众评价的参与度不断提升……进一步破解“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基层治理难题。

漷县镇党委书记郭枫表示,接下来,漷县镇将牢牢把握“全面提升年”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优化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工作措施,不断增强“副中心有我”的动员力和感染力,为构建“近悦远来,心向往之”的城市副中心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小治理 大服务

文景街道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入选全市优秀案例集

近日,第十届“北京社工宣传周”启动,由通州区推荐的文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小治理 大服务”村居融合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首次成功入选《2024年北京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集》并获得表彰,展现了“副中心有我”社会文明风尚培育成果。

此次入选的案例记录了文景街道永丰里小区依托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家庭融合”“楼门融合”“社区融合”这三个层面着手,开展村居融合相关工作,助力居民平稳地从传统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过渡的经验做法。

在开展家庭融合服务工作前,街道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目前已深入120余户家庭,特别是针对鳏寡孤独者、患有特殊疾病的家庭以及重点诉求对象等特殊群体,提供了20余次有针对性的个案服务,并关注“一老一小”群体,举办了老年小组和亲子沟通能力提升小组活动,助力和谐社区构建。

在促进楼门共治方面,街道积极发掘社区内的“能人”,邀请楼门长、志愿者骨干等热心社区事务的人员参与社区治理。组织了10余场楼门议事、自治管理、文化建设、公约制定等主题活动,规范并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行为和能力,推动楼门间的融合。

同时,街道还积极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融合和治理效能。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指导与支持,广泛开展社区志愿者动员活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成功孵化并培育出3支致力于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挖掘出243名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举办了6场睦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风尚。

此外,“心馨向融”基层党建品牌也在社区广泛传播并获得了居民认可,在打造社区文化氛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党建品牌以“心馨向融”为核心理念,以情感为纽带,促进家庭成员、邻里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村与居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逐步实现融合,为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文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案例的入选是对创新基层治理思路的肯定,也是“副中心有我”社会文明风尚培育成果的展现,在深入开展个案服务与小组活动过程中,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与提升。街道通过设立楼门长、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及举办社区活动,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责任编辑:张阿嫱
  • 副中心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