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胡安华)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大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推进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因对耕地指标需求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进的内生动力强,在整治中向文旅、康养等产业的拓展力度大,而中西地区土地指标较充裕,存在推进慢、规模小、产业薄的突出制约。二是政策支持不具体。部分地区出台的实施方案更多的是划定“红线”,重管控、轻指导,辅助支持的具体措施不足。三是资金汇集不集中。部分地区涉农资金整合统筹不够,银企投融资的支持路径不明晰,回报方式不明确,导致资金无法更有效的汇集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上。
故此,何大春建议:一、发挥要素保障功能。要明确功能定位。把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定位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修复,系统解决空间优化、耕地保护、环境整治、产业落地等问题;要腾挪发展空间,把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保障发展空间和土地要素的主渠道,通过空间优化、存量挖潜方式,破解区域发展用地瓶颈,倒逼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探索互促机制,探索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修复互促机制,重点在具有开发价值或景观价值的区域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行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见效,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加强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出台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筹资的专项政策,允许将整治产生的指标收益和经营性收入作为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还款来源,并进一步出台细化优惠措施;要拓展融资渠道。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作用,通过设立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创新抵押融资模式等方式,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提供便利可靠的贷款融资服务,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形式,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要促进企业作为。鼓励引导国有企业主动扛起“乡村振兴”大旗,积极推进项目科学规划、建设运营工作,并注重在产业导入和培育上下功夫,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抓手,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提升工作实效。要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地方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政策,层层压实责任,不折不扣推进工作落实,并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激发基层创造性和积极性。要强化正向激励。出台奖励政策措施,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验收合格后,使实施主体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奖励,并根据年度综合成效评估结果,对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成效突出的地区和主体,给予资金奖励。要盘活各类资源。大力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低小散”用地,发展新兴产业,留住创业人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