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对于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建议,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组成,要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战略性技术储备、关键性技术应对、协同性技术转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系统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提供支撑。”连玉明认为,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重要体现和职责所在,也是支撑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连玉明建议,重点布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做好战略性技术储备,锻造一些“杀手锏”,推动首都科技创新项目纳入科技创新“国家队”。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的优势,瞄准前沿领域,系统谋划和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更加重视“从0到1”的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同时,加快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围绕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北京布局、落地和转化;此外,通过培育和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真正把创新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锻造“杀手锏”技术,为未来科技创新和竞争储备技术和能力,支撑和服务好国家战略。
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连玉明认为应注意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科研组织体系,加强与首都功能相匹配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重大科技项目选题机制,建立技术攻关清单,实现靶向攻关、精准突破。” 连玉明认为,应深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改革,转变机构、人才、项目评价标准和方式,营造更好的科研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生态。
此外,在连玉明看来,还应把北京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统筹起来,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做好协同性技术转化。连玉明建议,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亦庄-永清产业园为重点,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