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京津冀蓝皮书: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仍有提升空间

2021年07月13日 17:20:08 张阿嫱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日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1)》提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当前破解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落地难、区域产业协同难的关键所在,也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京津冀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

上述蓝皮书研究发现:沧州、保定和邢台等城市是京津冀城市群内制造业产业链核心节点较多的区域;天津、唐山、张家口、承德等地比较优势行业的形成与区位条件存在紧密关联;特别是沧州的产业政策优势对其产业链中关键节点的发展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同时,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过程中也面临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产业链中以技术创新获得比较优势的“强点”部门占比偏低,企业新型实用专利数在京津冀城市群比较优势行业中呈倒金字塔型分布,比如邢台、邯郸、衡水和承德比较优势行业的技术成果存量相对较低,这些城市比较优势行业部门的户均新型实用专利拥有量均不足1件;第二,石家庄、保定的产业链完整度呈下降趋势,导致原有产业链内部间行业距离拉长;第三,京津冀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产业链中关键枢纽型节点缺失,不利于末端比较优势行业发展;第四,京津冀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发育不足,大部分城市产业链与创新链发展偏离度较高;第五,京津冀城市群内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的区际差异显著,存在两部门高度分离现象;第六,创新源与创新承接地的成果扩散环境差距显著,制约了技术成果输出效率的提升;第七,京津冀产业链培育打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牵头管理组织。

此外蓝皮书提到,与其他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在产业部门和创新部门复杂网络中与其他城市的关联程度较低,城市间产业部门与创新部门的节点度值差距较大;从“核心-节点-边缘”的空间结构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部门与创新部门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节点的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数量在城市群中的占比偏低,整体结构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在人才方面,京津冀城市群仍存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产业梯度差异明显、协同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等,这些也都制约着京津冀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比如据蓝皮书,京津冀三地顶尖的院士人才比例为88.5∶7.6∶3.9,R&D人员北京占比为58.7%,研究生人口北京占比为80.7%,北京与津冀两地高层次人才呈现断崖式落差,且人才差距还在扩大。

此外,津冀正处于新旧动能衔接交替时期,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新动能培育还需时日,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存在不会接、接不住、留不下的问题。同时,津冀上下游配套能力、产业技术工程化开发能力及创新成果转化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与北京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度不高,造成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水平不高,引进企业层次和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高层次、引领性产业转移明显滞缓,产业转移中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京企业“蛙跳现象”凸显,人才“东南飞”。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蕾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