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我国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谈道:“经过多年的努力,毛乌素沙地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固的历史性转变,沙化土地治理进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新的形势下,我们也要以新的标准、新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和林业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石光银表示。
因此,石光银提出建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投资政策,完善投资收益分配机制。任何单位、个人承包荒山荒地荒沙造林种草,要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符合国家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同步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普惠性造林机制,按照因地制宜、以林施策、产权明晰、多元参与的可持续性原则,采取“育苗造林一体化”“育林购绿一体化”“先造后奖代补式”等造林机制和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造林用地落实难问题,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创新林草融合机制,加大封山禁牧和设施养殖力度,积极引种推广牧草新品种,减轻畜牧业对林地植被的压力。
建议优化林分结构。沙化土地治理注重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全面开展毛乌素沙地风沙区综合治理,长城沿线风沙带治理提升,定靖盐渍化土地治理改造,黄土(丘陵)沙化区和水土流失区增绿提质,提升林地植被覆盖度;对于沙蒿、花棒及退化杨柳树等治沙树种为主的低效防护林,加大平茬复壮、补植补造、封沙育林、更新替换等措施力度,优化林分结构。首选乡土树种,广泛征集各地种质资源,引用、筛选、试验、示范推广适生的新品种,不断丰富防沙治沙新物种,提高林地种质资源多样性;把高科技、新品种引入到治沙造林中来,坚持合理规划造林树种和造林密度,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常绿阔叶混交,实现造林种草多样化,逐步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
建议加强资源管护。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注重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启动飞机防治林木有害生物工作,强化封山(沙)禁牧,制定封山禁牧硬政策,加强开发项目监管,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切实落实党政领导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责任审计制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业执法干部培训,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林地植被的违法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占用林地行为;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和植被资源利用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林地封禁保护措施,严格管控林地开发建设活动,健全林地用途管制和植被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