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戏曲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方面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中。
“学生们通过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等方式,了解了有关戏曲的知识,也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兴趣。”全国政协委员李梅表示,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原因,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仍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活动成效有限等问题。
对此,李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制定普通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培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在认真总结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遵循戏曲教育规律,制定普通学校戏曲艺术素养培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积极营造保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环境;在助推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同时,发现并储备戏曲后辈人才;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范设置并完善戏曲艺术素养培育体系,组织文化、戏曲、教育等方面相关专家加强戏曲社团的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灵活性、自由性。
二是进一步加强校团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各地各校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因地制宜,加强与戏曲院团、地方文广局的合作,引进一批京剧或地方戏曲优秀人才和院团,有效开展戏曲课后服务活动项目,让戏曲从“进”校园到“驻”校园,真正实现戏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学校自主选聘为戏曲指导老师或院团,并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高效有益的校外戏曲研学活动。各地各校可以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戏曲院团、戏曲博物馆等,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教育实践活动,了解戏曲艺术生产的真实过程,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和支持各地将戏曲欣赏、体验纳入研学旅游内容;鼓励和支持各地有条件的戏曲艺术院团、戏曲博物馆、戏曲研学实践基地等向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积极吸引学生参加;创建戏曲研学旅行基地,为持续深入开展戏曲研学旅游活动提供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