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发展至今,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单体规模小,但数量庞大,重要性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面临成本抬升、订单需求减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更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告诉中国城市网记者,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对上下游、金融机构议价能力不足,现金流容易受侵蚀。
“经营性现金流入,中小企业‘货卖出去、钱收不回来’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朱列玉表示,大企业往往具备较强话语权,在向中小企业采购时,多采用承兑汇票方式结算,账期最短3个月、最长1年。而中小企业购买材料、工资、交税、支付利息等都需真金白银,一旦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等不及到期兑付就会陷入流动性困境,因而产生融资需求。
“此外,一些中小企业未能形成科学的、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晰等现象,导致银行、担保机构和投资者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的贷款需求、运营情况、科研实力和诚信度,从而增加了贷款难度。”朱列玉分析说,出于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的考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更为谨慎,其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地方龙头、骨干等大型企业,在经济环境不佳时更为明显。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比银行贷款高出2倍以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被拉高。
对于这些存在的现象,朱列玉建议成立政策性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低息免抵押贷款。“设立政策性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可行举措。”朱列玉说,相关部门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专门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免担保的低息贷款,明确限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重,倒逼其主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此外,朱列玉认为还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数据联网体系,以及建立相应激励制度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信用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建议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指导,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数据联网体系。”朱列玉表示,通过数字化、大数据等手段,可确保企业征信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科学、透明,从而让政府、银行及各方对中小企业状况看得清、看得透、看得准,降低银企之间信任成本。“以征信系统建设促进金融体系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免担保信用贷款,将有力支持健康发展的中小企业,帮助暂时性困难的中小企业。”朱列玉说。
如何从政策层面保障这一系列的制度推进?朱列玉建议,可设计“最支持中小企业银行”激励制度,在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办法中专项考核贷款平均利率、信用贷款、科技贷款等试点项目,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挂钩,并全面推进以“年审制”“增信式”等为代表的无还本续贷创新模式,对企业在不还本的前提下继续放贷,让企业免受过桥资金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