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 新风尚领航网络文化

2022年03月28日 14:09:21 来源:中国城市网

长期以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简称学院)始终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做好价值引领,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推进场域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表征,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和底色。运用网络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多维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强红色文化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为了顺应信息时代大学生知识获取特点,学院认为网民所在地就是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心地,是最有效的红色文化教育阵地。虽然红色文化纪录片已经通过系统丰富的史实资料和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记录了红色英雄人物、讲述了红色经典事迹,展现了红色文化精神,但是在碎片化视听空间,长视频传播仍存在一定局限,影响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网络图文传播及短视频传播可以成为学院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故此,学院特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党史博物馆等国家红色基因库,了解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和革命文化的同时,更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弘扬文化。在“追寻革命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中,通过三维卫星地图还原长征路线,感受长征精神,让学院学生追寻革命足迹,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这一重要命题。同时学院还通过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推送红色文化知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学院认为中国网民逾10亿,大学生更是网络主力军,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理应让网络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及传播的主场。网络传播样态极其丰富,以短视频为例,用户规模9.34亿,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和多元风格深刻影响了网络传播和社交媒体生态,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变革及重塑红色文化传播逻辑的强劲力量。因此学院还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短视频创作,以亲身实践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新生力量。

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增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非常关注需要适应新时代媒体语境的问题。学院认为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可以凝聚时代人心,锤炼民族品格,引领时代风尚。网络空间里各种思想汇集杂糅,传扬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负面思想影响深重,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迫切需要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为此,学院组织学生观看“红色云展厅”,在线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彭湃烈士故居等6处纪念馆,通过网络平台浸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中,重温红色历史,迎接红色精神洗礼。云参观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云参观深刻体会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共产党人革命精神鼓舞下,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当不负韶华,奉献社会。

讲好红色故事,推进场域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需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传承方式,学院则充分运用大学生熟悉的视听语言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播撒红色基因。通过课程思政、主题团日活动、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基层党建等系列活动,引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唤醒青年公众的历史记忆,引领社会价值风尚。不同的文化场域在网络空间碰撞交流,随着文化浸润和交互传播,红色文化逐渐开放自身边界,吸收了流行文化、青年文化、民俗文化等不同文化场域的因子,在各路思想纵横交错、低俗恶趣味文化横冲直撞的大众狂欢里,需要融合不同文化因子让红色文化更加动人,更接近大学生群体,引领大学生群体寻根不忘本,感恩知传承,冲破大众狂欢的桎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精神力量。故此,学院特组织“百年薪火、红传青扬、强国有我”系列活动,并结合线上+线下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有实效的学生活动,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五四精神”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箱储卷轴心常逸,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朗诵大赛、“传承英烈志,奋进新时代”网上纪念革命英烈,线上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活动助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举办“讴歌伟大革命征程,坚守红色理想信仰”红歌比赛并在网络展现大学生红歌风采演绎时代精神。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坚持底色本色,传播好红色精神,用红色文化蕴涵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思想、爱国情怀、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来感动、激励和警醒大学生群体,使其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红色文化记忆是社会公共性的集体记忆,需要在反复进行的社会实践中一代代地获取,红色精神需要薪火相传。而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红色记忆离不开网络空间的认知形塑,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构建好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生态,引领网络新风尚。从而可使学院大学生能够在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使新风尚能够领航网络文化。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吕丽 卢新明)

责任编辑:韩利
  • 红色基因
  • 红色文化
  • 网络文化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