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近日联合签署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2022年工作要点》,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常态化机制正式建立。“这标志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从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从更多领域协同互利共赢,从更深层次挖潜拓新赋能,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新成效,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工作人员说。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去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天津市去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首次步入“30后”,同比下降2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25天;京津冀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多年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齐心协力、携手治污,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跨区域协同处置、生态环境联动执法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等实现突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大幅改善,区域共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工作人员说。
据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本次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署的《“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处置区域合作、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联动、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等6方面,进一步深化三地协同内容,更加突出京津冀地方层面协同的落地实施。其中,结合“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该《框架协议》增加了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等相关内容,京津冀三地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低碳创新,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根据该《框架协议》,京津冀三地将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协同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加强机动车超标排放的协同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水域水质保护,推进流域治理,完善重点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工作人员说。下一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将严格落实该《框架协议》,加快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共同推动区域生态环保协同水平再上新台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