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4日电 6月30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张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炜,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等嘉宾,以及主办方代表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吕振亚,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出席论坛。
陈陆军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更应该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当下,绿色低碳是消除隔阂、增进共识的"重要桥梁",是刺激增长、开辟新局的"有效引擎",是治愈人心、修复生活的"减压阀"。愿同各界携手共进,在全球气候治理迫在眉睫的当下,弥合分歧、寻求共生,推动增长、实现再生,治愈人心、迎来新生。
回看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大步向前,绿色低碳成为全民健康生活的新风尚。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我国将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减污降碳发展。当前,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已密集落地,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局面。
解振华在活动现场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是解决一系列困难的抓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趋势不可逆转,谁转型早,谁创新做得好,将来的市场就是谁的。随着我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今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中国不仅有力地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蓝、地绿、水净的梦想没有国界,绿色、低碳、环保的努力要靠人民。"徐和建表示,北京已经进入达峰平台期,全市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多年位列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优。作为国家首都、双奥之城,实现"双碳"目标,北京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不搞变通,努力在全国"双碳"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理性、有序地推进"双碳"战略。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作为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展览,已于6月15日在泉城济南举办,以影像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