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持续加强保护修复

武汉湿地生态全面向好

2022年11月07日 10:13:29 人民网-人民日报贺广华 范昊天 强郁文

清晨,湖北省武汉市沉湖湿地芦苇摇曳,透过高倍望远镜,一只白羽大鸟出现在视野中。“是卷羽鹈鹕!”湿地保护志愿者杨睿兴奋地说。卷羽鹈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连续两年来沉湖湿地“报到”。

被誉为“水鸟天堂”的沉湖湿地,是武汉众多湿地中的一个。武汉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湿地面积达16.2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8.9%。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武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完善湿地保护地方立法,持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全力将城市湿地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湿地生态全面向好。

严格管理,确保湿地面积只增不减

夜色沉沉,武汉市蔡甸区芦苇管理总站站长李胜斌和同事骑上摩托车出发了。他们沿着近20公里长的沉湖湿地洪北大堤巡护,时而下车步行到芦苇荡深处仔细查看。

李胜斌告诉记者,为打击非法捕捞、防止人为破坏湿地,他们经常在沉湖湿地开展不定时、不定点的巡护。

沉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总面积17.4万亩。过去,由于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人类活动,湖泊、滩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一度为劣五类。

“前些年,我们管理总站主要从事芦苇的生产经营,还经营鱼塘,种植油菜等,对湿地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在沉湖湿地工作了29年的李胜斌坦言。

2010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出台,明确禁止在保护区内实施以挖塘、填埋等方式破坏湿地等行为。2013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出台,每年安排1500万元,对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和单位实行分类补偿。

“我们第一年就领到了100多万元补偿金。”李胜斌说,在政策引导下,芦苇管理总站逐步退出芦苇经营和农业种植、养殖,2019年正式合并到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湿地开发者转变为湿地守护者。

近年来,武汉陆续推出《武汉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武汉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9—2030)》等政策文件,将全市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0个湿地公园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奖励机制和湿地损害终身追责机制,确保湿地面积只增不减。

建设武汉四环线时,为给20余个湿地湖泊让路,综合里程增加6公里;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控制每日游客数量……完善制度规范,加强保护管理,保护湿地逐渐成为武汉干部群众的共识。

系统施治,推进湿地生态修复

漫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的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行步道上,一个个湖边塘清澈见底,“水下森林”中鱼儿畅游。在湿地公园北侧的湖面上,数十名水务工作人员正在种植水草。

“我们正实施金银湖水质提升工程,通过对湖泊局部清淤疏浚,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投放底栖动物和鱼类等,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湖泊自净能力。”东西湖区水务和湖泊局排水科工程师宋畅介绍,预计工程完成后,金银湖水质将逐步恢复到四类。

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之一。“金银湖由东大湖、上金湖、金湖、银湖、下银湖等8个湖泊组成。”金银湖公园管理处主任龙明华介绍,前些年,由于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湖泊之间的连通渠道被堵塞,加上周边面源污染,金银湖水质一度变成劣五类。

近年来,武汉市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水体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动物保护等措施,组织实施了水系连通等生态修复项目,努力让城市湿地恢复原貌。

2015年,金银湖水系连通工程竣工,通过在水系内湖泊之间增设、整修节制闸与拆除围堰、疏通“毛细血管”等方式,各湖泊得以重新连通。同时通过泵站不定期将汉江水引进金银湖,提升了湖泊水质。

“内外兼修”,综合施策推进湖泊生态修复。“金银湖沿岸以居民区为主。”宋畅说,2017年以来,政府部门对沿湖38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等改造,全面控制外源污染。同时,启动金银湖公园水生态系统修复专项工程。

近年来,武汉在沉湖、涨渡湖、上涉湖等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全面实施水系连通、退养还湿和生态修复工程,拆除原有鱼塘、藕塘等围埂,栽种水生植物,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017至2021年,武汉市累计投入湿地保护修复资金9.65亿元,共退渔还湿9.5万亩、退耕还湿1万亩。

生态惠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

“江滩生态越来越好,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70岁的退休工人赵志刚时常来到武汉青山江滩,用相机记录四季江景。

曾在武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赵志刚,以前常到江边仓库提货。那时,不到8公里的武青堤遍布29个工业码头,“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不仅环境差,还存在防洪隐患。”

2013年,武汉市启动武青堤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关停拆除全部码头,在土堤内埋入14米深、60厘米厚的连续防渗墙,堤顶到江边护岸顶部之间设计为自然过渡的生态缓坡,并修建绿道和滨江公园。“这不仅提升了防洪能力,还扩大了滨水面的绿化空间。”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熊颖介绍,江滩还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打造了多处“雨水花园”小微湿地。

汉口江滩、武昌江滩、青山江滩、洪山江滩……近年来,武汉市持续实施“两江四岸”江滩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建成长79.65公里、面积为831公顷的江滩公园,江滩湿地成为集防洪、景观、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

“东湖绿心”是武汉城市湿地的另一张名片。2015年以来,武汉依托东湖自然风貌,分三期建成了总长101.98公里的环湖绿道,全天候、全时段对游人开放,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微湿地23处、各类公园380个、绿道121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4平方米。

湿地生态全面向好,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武汉湿地栖息的野生动物数量已达43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种。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6日 04 版)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颢森

湖泊湿地武汉市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