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以下简称“报告”)面向全球发布。报告显示,京沪跻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国内20城进入全球科创中心综合排名前100。
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制。报告从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和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五个维度,对全球130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
京沪居全球第一方阵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聚集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是由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三要素构成的顶级城市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从综合排名的上榜城市看,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进入全球综合前10,跻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中国也是除美国外,另一个在第一方阵中拥有2个及以上城市的国家。
其中,北京综合排名居全球第5。在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单项上,北京位居全球第1;在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单项上,北京位居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旧金山-圣何塞。
上海综合排名居全球第10。在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单项上,上海排名第10,在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单项上,上海排名第11,在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单项上,上海排名第15,在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单项上,上海排名第7,在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单项上,上海排名第15。
报告分析认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在诸多方面形成明显优势: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网络的核心枢纽,已形成强劲的创新创业活力,经济发展综合优势突出。
20城进入全球百强
中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强势崛起。报告显示,中国有20个城市进入全球综合前100,有5个城市进入前30,均仅次于美国。
我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进入全球前100的20个城市,有一半位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具体来看,在京津冀地区,北京高居全球第5,是我国排名最高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排名第66;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排名全球第10,杭州第18,南京第32,苏州第62、合肥第85;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排名全球第12、广州第21、香港第47。
科创中心建设仍存短板
“发布这个指数的目的是对标国际,通过相关指标的构建来进行国际比较,发现短板。在今后政策的制定上、发力上就可以通过补短板、拉长板,促进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发展。”首届世界地理大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杜德斌介绍。
报告认为,与美欧顶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卓越创新人才、顶尖科研主体、创新引擎企业、高质量创新成果、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上,仍存诸多短板。
例如,在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单项排名上,中国仅有13个城市进入全球前100,且无一城市跻身前10强;集聚顶尖创新人才前30强城市中,中国仅北京和杭州2个城市入榜。
具体到城市,报告分析认为,与排名前5位的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东京以及北京等城市相比,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显存在“五大短板”:卓越创新人才相对不足;顶尖科研主体比较缺乏;创新引擎企业亟需培育;高质量创新成果相对较少;高水平开放创新仍需加强。
报告建议,上海应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育卓越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切实厚植卓越科技人才成长土壤;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主体;加快培育科技“引擎”企业;深化以成果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改革;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新格局。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以及各单项排名前30强。 图片截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