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数字友好城市——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合作示范区》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
《蓝皮书》从数字友好公理系统与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数字友好路径、生命健康产业的数字友好新模式、数字友好城市生命健康示范区(园区)的数字友好价值标准及推进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蓝皮书》认为,推动构建数字友好城市——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合作示范区和“全球生命健康港”对探索和推动数字友好生命健康产业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助推“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蓝皮书》分析和总结了美国波斯顿、瑞士日内瓦、日本神户、韩国仁川,以及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国家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数字友好生命科学和大健康增量经济发展新模式。《蓝皮书》指出,未来的“生命科学和大健康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创建生命科学和大健康总部基地、创新科技孵化基地、标准输出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数字贸易基地、金融服务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示范区将与其他园区一起,共同探索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园区的增量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大健康产业资源配置,激发社会活力,完善行业自律及监督,营造公平竞争、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大健康产业园区管理方式,在提供数据广度与专业服务深度的同时,形成既符合国际通行规范,也适合我国传统医药发展要求的数字友好示范生态,使示范区(园区)形成可复制、可持续优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引领实现人类自由、健康而全面发展的数字友好城市实践与示范中枢。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简称“CWTO数贸会”)全球首倡“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倡议发起“世界数字友好日”,组织举办“世界数字友好大会”。“数字友好公理系统”是数字文明时代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与现代整合医学“人类和合健康”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数字友好生命科学与大健康”是“以人为本”的生命科学和以“数据趋动”的数字健康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和改善,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数字友好增量经济模式是CWTO数贸会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持续研究和探索,CWTO数贸会实践总结出支撑数字友好增量经济的技术方案必须通过“四性”能力,即“技术可行性”(解决数据应用的技术工具问题),“财务/经济可行性”(解决驱动力问题),“全面安全性”(解决自我保护问题)及“全面合规性”(解决规则保护问题),实现“三大闭环”(即数据流闭环,服务流闭环及现金流闭环),从而支撑增量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四性”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与其他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有更高的动态复杂度。例如,从广度看,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为病患提供诊疗、护理等服务,而新兴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器具、休闲健身、营养食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并还在不断通过与其他产业发生跨界融合而增容;从概念稳定性看,大多数产业中的专有概念一旦成型即基本保持稳定,而同一个医疗名词的定义却可能不断发生变化(如:据不完全统计,高血压标准自1997年至今共有六次变化);从技术标准角度,其中一项医疗信息化标准SNOMED(The 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收录30多万个术语,据说是最复杂的行业标准。高动态复杂度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既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也提出了同样巨大的挑战。以医疗板块为例,医疗的专业性与复杂度的共同作用,造成消费者高度依赖专家建议;医疗专家资源分布不均衡,板块之间壁垒现象严重,造成综合服务能力低下。目前主要采用服务方协同(以非公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及机构诊疗与经营专业化,补充公立机构不足)、医防协同(将公卫的关口前移,促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衔接)、院间协同(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四类医联体)、区域卫生协同(横向缩减各省差异,纵向消除省内市县间差异)及线上线下协同(允许开展线上部分常见病与慢病复诊、处方续药等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高度重叠的诊疗活动)等五种不同的协同方式以应对医疗板块间壁垒问题,但目前任一协同模式都难以真正解决“三难(服务难、诊断难、用药难)”问题,协同平台还停留在“信息化”层面,数据驱动的协同模式尚未真正开展。CWTO数贸会“DFG联邦式全域数据平台”在大健康板块的大数据增值应用积累正推动根深蒂固的医疗数据与健康板块壁垒的消融。除了医疗与养老试点外,CWTO数贸会技术团队对自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管控与应急管理也有探索,而其中已经总结出来的关键正是在全面安全基础上的“以人为本”及“生态共享”的“数字友好”理念的技术贯彻。
《蓝皮书》指出,数字友好生命科学与大健康是数字友好城市的人本底座,为实现该目标,《蓝皮书》从法律法规层面、行业政策层面、试点实践层面、模式推广层面进行了梳理,并系统阐释了数字友好生命健康示范区(园区)试点建设既是健康公平需要,也是环境、社会和治理需要、心理和精神健康需要和医疗数字化与友好转型需要,更是未来医学创新需要和构建友好型公共卫生体系需要。
《蓝皮书》对数字健康的数据安全作了详细论述,指出,数据安全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技术话题,而数字友好则是开放系统的安全基石。《蓝皮书》指出,绝对的数据安全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在完全物理隔绝的环境下,仍存在一定的数据泄露或丢失等可能性;与此同时,相互之间完全隔绝的数据,只能在预设场景信息化系统中起到有限作用,而无法参与增量经济循环。考虑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融入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循环中,《蓝皮书》讨论的数据安全应用场景是在完全开放经济环境下的应用场景。此时的问题与挑战是,如何在支撑开放经济所需的数据与服务闭环的同时,保护每一个数据生态参与者的隐私?如何在开放、动态的经济环境下保障数据安全成为衡量“数字友好技术”的关键标准之一。“数字友好”数据安全服务是大数据增值应用的“四性”关键基础之一。在数字友好数据安全服务模式下,保护个人隐私与有效打击犯罪,成为和谐共存的同一生态组成。在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的前提下,数据应用生态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协同成为经济增量的持续源泉。
《蓝皮书》同时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通过数字友好城市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数字友好“全球生命健康港”试点建设,将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同产业应用、实体经济相融合,推动生命科学与大健康稳步发展,完善数字经济产权规则,与数据治理和促进竞争等进一步形成合力,与世界各界一道,构建尊重规则、开放市场、共商共赢、同舟共济、积极有为的数字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州千秋无疾苦,悦目天下健康人。《蓝皮书》着力探求“生命科学与大健康”的“数字友好”生命本源,拟通过“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同世界整合医学、中医生命科学、健康养老科学,以及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践行WHO卫生服务普惠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终实现人与生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共建“数字友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探索新路径和发现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