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在沪发布

2023年12月11日 10:28:07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杨阳

12月10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在沪发布,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自201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已连续九年公开发布。

据悉,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国智库CTTI)、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中国智库CTTI)、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骨干人员联合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制组。陈吉余院士、陆大道院士、褚君浩院士、秦大河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大为赞赏,中央及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高度重视。报告荣获了“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唯一获奖指数成果),2019年指数入选“CTTI智库精品研究成果”(TOP10),2023年入选“CTTI智库建设最佳案例”(TOP10),成为重要的国家智库报告。主要研究结论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已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引领性的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评价指数。

发布会上,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指出,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计算、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趋势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级城市大数据,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与阈值,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

今年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南昌长江发展座谈会后,长江经济带发展进入新阶段,重视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重视前期规划方案的落实见效,成为政府新时期工作重点。为此,长江指数研制团队,将“对外合作指数”列入2023年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突出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能力,以及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1.jpg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长沙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自2020年后再次回归十强。湘潭、淮南、新余、益阳、淮北、广安、毕节、邵阳、荆州、随州则位列排行榜的后十名。

曾刚教授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表明,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宁波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常州、贵阳、舟山、南昌等36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普洱、自贡、郴州、宜宾、株洲等3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亳州、巴中、资阳、铜陵、阜阳等1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娄底、眉山、湘潭、淮南、新余等12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同时,2023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5.33分,比2022年增加了2.42分。2023年综合协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2年的37座增至65座,达到110城市总数的59.09%,相比于2022年增长25个百分点。

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两大问题:(1)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协同动能开始形成。从四大领域排名前10城市平均得分看,经济47.48分,科创32.76分,交服65.80分,而生态仅为23.49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是未来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2)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长江下游地区是协同发展能力高值集聚区,中上游地区则相反。这就是说,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协同发展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此,曾刚教授建议尽快启动以下五大方面行动:(1)着力打造长江生态共同体:加强生态空间的有效保护,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2)大力发展长江绿色经济:推进一个转型,完善两个机制。(3)扎实打造创新共同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4)构建开放共同体:提升对外开放地位,畅通高效国内循环,开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5)优化区域协同融通治理体系:打破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们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指数(2023)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点评,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秦大河;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副组长、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盛毅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成金华教授;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祁彦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曹扶生等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资深专家和知名人士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今年的指数在之前八年指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考虑了跨域跨界协作与共同富裕的维度,系统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支撑四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这一指数必将为国家及地方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2.jpg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十年来,他四次召开座谈会,从“推动”“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到“进一步推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谋篇布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在今年10月12日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是推动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重要支撑,更是解决长江流域发展系统问题的重要抓手。

责任编辑:韩利
  • 长江
  • 长江经济带
  • 发展能力
  • 城市经济
  • 经济指数
  • 经济
  • 协同理论
  • 经济学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