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随着内蒙古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 “2005·8·18”专案组民警辗转多地将犯罪嫌疑人白某某同伙石某成功抓获,该起沉积18年的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成功告破。
至此,在一年时间里,科尔沁公安连续攻克8起积压命案,占全市侦破积压命案总数的57.1%,再次彰显了科尔沁公安能征善战的优良作风,也为自治区公安厅党委部署开展“五大抓手”百日攻坚行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局冲刺——强势推进 不破不休
开年即是决战,开局即是冲刺。通辽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科尔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牟德军带领分局党委一班人在开年之初就把命案积案攻坚作为2023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来抓。
梳理出的命案积案,短的超过十几年,长的已跨30年,选择这些案件作为攻坚目标,确实具有“风险”,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积案是犯罪分子对受害人欠下的债,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公安机关对人民群众欠下的债,要捍卫公平正义、震慑和打击犯罪、真正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这些债就必须还。”牟德军说。
要还这些“债”,并不容易,但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科尔沁公安人青丝变白发,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些案件的苦苦追索,已经奠定了一定基础,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一命案一专班一方案”的实施、跨警种、跨区域合力攻坚,这些都让他们离命案侦破的那一缕曙光更近了一些。
案件起底——从海量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
科尔沁分局组织对历年命案积案进行全面细致梳理,逐案核找卷宗材料和物证资料,分类登记案件基础信息。紧盯命案积案隐案,对有线索指向嫌疑人但无现场、无痕迹物证、无口供的命案隐案,邀请部厅刑侦专家、组织分局精干警力专案攻坚,连续作战。
“1991.04.27”“1991.04.28”张某生伙同他人杀人抢劫埋尸案已经过去31年,案件攻坚的难度可想而知。仅凭现有的线索提供支撑,侦查员凭双脚核查,疑点出现在哪里,民警的脚步就奔波到哪里,逐条排查线索,层层剥茧抽丝,“为了一条有用的线索,我们曾在车里蹲守4、5天,好在终于让我们‘等’到了。”专案组组长石雷说。
嫌疑人到案后指认埋尸地点时,只能指出当年的大概位置,该地在31年里被多次翻盖,对大院进行两天两夜的挖掘后,还差一具尸体未挖出。“尸体有可能在二层小楼的下面。”专案组根据嫌疑人的指认猜测。挖还是不挖?一旦开挖,将对该房屋造成严重损坏,“攻克经年积案,一定要秉承认真谨慎的原则,研判要细、断定要准,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给群众带来损失,但也不能因我们的畏手畏脚使案件停滞不前。”关键时刻,牟德军作为案件的总负责人说:“挖!继续挖。”终于,又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挖掘后,一具完整的尸体终于被挖出,而位置正在二层小楼的地下。
科技支撑——以数据赋能为打击赋力
“真的不是我,你们绝对是找错人了,我这个人很要面子的,做不出来强奸杀人那种事。”面对嫌疑人曹某的矢口否认,案件一时间陷入僵局。
“我们始终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刑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真相总有一天会被揭开!”专案组民警张宝全说。泛黄的案卷一次又一次被翻开,足迹比对、齿痕比对......当这些重要信息直指曹某时,更加坚定了专案组审讯的信心。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审讯,在铁证面前,曹某终于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供述了当年在强奸被害人未遂后杀人的整个作案过程。至此,“1994.2.15”强奸未遂杀人案成功告破。
2023年以来,科尔沁分局完善“2+15+37+N”探组制大刑侦工作格局,投资100余万元建立智慧侦查中心,形成了以科技战、数据战为主要内容的智慧侦查新模式,全面整合数据资源,积极推动DNA等前沿刑事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命案积案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紧紧围绕积案的物证,通过再排查、再梳理、再分析、再研判,尤其是对现场遗留有明显痕迹和生物检材的积案强力攻坚。利用DNA、指纹、人像比对等各种技术融合并用,比中并抓获命案积案嫌疑人6名,破获“1999.02.18”王某某被杀案、“1999.10.19”刘某被杀案、“1999.12.06”李某某被杀案等5起积压命案。
命案必破,积案必清。科尔沁公安将不断创新打击犯罪新机制新手段,不断提升命案攻坚的能力和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