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大城市运行中的安全堵点、难点和痛点,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韧性安全城市,是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重体系化、精细化——
分领域、分类型、分区域完善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配套性详细规划和行动计划,如《城市应对气候行动计划》《城市内涝灾害防治规划》《全市自然灾害分区规划》以及《韧性社区建设规划》《上海大都市圈韧性建设规划》等,确保目标、策略和行动落实落细。
突出高标准、抵抗力——
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存量生命线工程系统进行全方位排查,形成统一的风险隐患清单。针对存在破损、陈旧、低标准的设施管线、防洪设施等,开展“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计划。
全方位提高应对台风、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灾害的抵御能力。特别要更新升级老旧小区的水、电、气等地下管网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承载力和抵御力。
强调前瞻性、开放性——
一方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正成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运行高效感知、高速响应的最强“牵引”。可加大对“两网”的赋权赋能力度,深入挖掘“两网”海量大数据的价值,强化对市民幸福感数据和城市安全状态数据的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功能。
建议开发设计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数字感知、预测预警系统,第一时间获得动态运行中的风险点,及时进行维护维修,并加强应急物资、能源储备、应急避难场所等规划建设。
另一方面,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研究资源整合力度,对城市复合灾害链内在机理及防范、韧性技术标准及总体韧性程度评估等开展重点研究,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球韧性城市建设的“上海品牌、上海方案、上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