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获批。根据《规划》,到2035年,本市要建成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规划》提出,为保障首都安全和人民安全,将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韧性城市空间分区,将北京这个超大城市分为39个中等城市规模的韧性城市组团,通过组团互助及支撑,实现城市基本功能维持与快速响应恢复。
“三环八廊多支点”支撑建设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规划》提出,将以“三环八廊多支点”支撑建设韧性城市。
其中“三环”是指城市公园环、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和重要的生命线环廊。“三环”将成为构建维持城市安全运行、支撑城市快速恢复、实现圈层联动互助、预留备份弹性空间的三条韧性支撑环。
“八廊”是包括京加走廊、京承走廊、京唐秦走廊等8条综合区域性战略资源的供给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将构建承载多种功能的韧性保障通廊。
“多支点”则是要构建由全国及区域交通枢纽、重大能源设施、物流基地、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等关键设施组成的韧性保障支点。
副中心将高标准建设韧性基础设施
为统筹提升圈层韧性水平,《规划》提出,以“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领,加强不同空间圈层差异化的韧性能力建设,促进全市抵御风险的韧性能力全面提升。
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区是保障中心城区、承担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的关键地区,应充分发挥一翼带动作用,强化城市运行支撑环、京津冀协同联络环、韧性保障通道建设,重点提升工程防御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打造韧性城市示范区。
具体来说,城市副中心将高标准建设韧性基础设施。加强地质灾害对交通设施影像监控,消除薄弱环节与隐患地段。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应急疏散救援通道联系,以交通枢纽门户为核心,打造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共存的复合型交通走廊,提高主副之间应急疏散救援通道冗余度和多样性。
将北京划分为39个韧性城市组团
如何让北京这个超大城市在灾时能够维持城市基本功能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规划》创造性提出,构建分布式的韧性城市组团。韧性城市组团作为韧性城市空间格局中具有灾时维持力和灾后恢复力的空间单元,具备基本城市运行能力、自给自足能力和互助支撑能力。
《规划》提出,基于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地理格局特点,将北京这个超大城市划分为39个中等城市规模的韧性城市组团,通过组团互助及支撑,实现城市基本功能维持与快速响应恢复。
此外,《规划》提出,建立具有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街镇单元。韧性街镇单元将根据其特征及设施短板,明确韧性街镇单元类型与分类施策重点,提前谋划应对处置措施。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韧性街镇单元可分为指挥型、应对型、治理型、供应型、支援型等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