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挖掘茯茶之都魅力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8月18日 15:35:28 来源:中国城市网

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蕴含着千年的故事;在这里,每一条古道都记录着商贸往来的繁华;在这里,古老与新生在碰撞中谱写着新的篇章。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这里,就是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泾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中国茯茶之源、蔬菜之乡。自战国晚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人文历史厚重,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关中白菜心”。境内拥有陕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首遗址,天下第一塔——崇文塔,天下第一班——安吴青训班,天下第一点——大地原点……

近年来,泾阳县立足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抢抓文化发展重要机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革命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吸引力、供给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最大化,持续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严规划,挖资源,为文化产业向上发展把方向、强基础

制定出台《泾阳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泾阳县“十四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泾阳县文化发展规划(2023—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指导成立泾阳县文化产业协会,为企业搭建整合资源、集聚人才、合作交流、共谋发展优质平台,激发文化企业内生动力。出台《泾阳县文艺精品创作奖励办法》,召开文化发展暨文物工作大会,专题研究文化发展,表彰全县文艺创作精品和个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天下第一渠》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柳青文学奖”,茯茶文化主题电影《丝路传奇之十面埋伏》全国公映,《茯战》入选2024 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始终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出版《遇见茯茶》散文集,全力助推泾阳茯茶产业发展。出版《泾阳碑石》六部,弘扬泾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出版《泾阳村落》两集,让古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坚持一手抓精品创作,一手抓文艺展览,开展嵯峨风骨泾阳金石拓片展等一系列在全省有影响的活动,极大提升泾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96B23A19-212E-4B4D-811F-C747F8A13B70.png泾阳大剧院。

培育文旅市场主体,泾阳大剧院顺利运营,申报郑国渠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大美泾阳”数字文旅建设2个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雅泰羊奶小镇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崖畔窑洞特色农耕文化等6个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和转化利用。郑国渠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项目自实施来,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岗位240个,吸引项目上下游1500余人就业。

聚优势,重融合,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朋友圈、覆盖面

聚焦“文化+三农”。推动农文旅互融互促,依托“黑白红绿”四色优势产业,打造茯茶创业园、蔬菜公园、葡萄公园、羊奶小镇、樱桃小镇、番茄小镇等,突出茯茶文化、羊乳文化、农耕文化、蔬菜文化主题,培育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亲子研学、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带动“周末经济”蓬勃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四季村晚”、一元剧场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巩固拓展文化阵地,举办精彩纷呈、浓厚热烈的文化活动。

7C401041-D7A8-4171-9B91-A47D168C9131.jpeg关中羊乳文化馆。

聚焦“文化+旅游”。以文促旅,以文兴业,打造四张“旅游名片”。做靓“山水游”,充分挖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的历史文化价值,全力推动郑国渠5A级景区创建,传承匠心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积极推动历史遗产旅游。做深“红色游”,依托安吴青训班旧址、八路军改编等红色资源,打造了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做精“民宿游”,用好用活“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龙源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社树村、安吴村等村的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关中特色的民俗旅游示范点,建成了龙泉公社精品民宿、社树村红色小木屋、白马杨窑洞、岳家坡村小洞天等精品民宿,把农房变客栈,弘扬关中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做优“工业游”,推动旅游与工业产业融合,重点打造了雅泰3A级景点等一批工业景点,以文促旅,以工拓游,以游促工,推动工业和旅游业跨界融合实现新突破。

B002DCEB-BE14-4984-A8B8-3CB867A31D1E.png安吴青训班望月楼。

聚焦“文化+科技”。依托泾阳县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索创新文化建设,在园区融入文化数字化建设,安装数字文化体验设备,不断提升场景体验感。持续擦亮数字科技赋能文旅发展的“金名片”,积极探索元宇宙应用场景,打造元宇宙第一村—安吴镇安吴村,制作陕西首个乡村振兴数字人—“安小吴”。通过数字特效制作的历史动画穿越剧《“水利千秋”古今郑国渠》全面上线,搭建起传统与当代文化对话的特殊语境,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世界灌溉工程郑国渠的沧桑巨变,推动文化业态的虚拟化、沉浸式、数字化发展。

创品牌,延业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动力、增长极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推动文物阐释与泾阳历史积淀、风土人情等结合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和交流力度,打造泾阳独有的文化品牌。抓住世界灌溉遗产郑国渠和泾阳茯茶两大资源,打造“郑国渠首茯都泾阳”地方品牌标识,确定“千年古泾阳一品茯茶香”为茯茶产业统一对外宣传语,融合茯茶和秦文化元素制作的卡通形象“茯妹”深受人们喜爱。梳理出了红色、茯茶、水利、羊乳、秦商等“泾阳十大文化品牌”,举办泾“羊”文化节、美食文化节,大力弘扬泾阳羊乳文化和美食文化。

311511A5-AE94-4DA5-8A94-27B87D8E2250.jpeg中国茯茶之源。

着力推进非遗传承。泾阳茯茶制作技艺等54个项目入选非遗名录,泾阳茯茶非遗传承馆、泾阳茯茶创业园、安吴镇龙源村入选陕西20条茶旅融合精品景点线路,泾阳茯茶非遗传承馆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根社非遗传承茶工坊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泾砖、裕兴重2家茶企获评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家茶企被认定为陕西老字号,茯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泾阳茯茶公共品牌价值连年增长,达到14.89亿元。

95DB9657-5F24-4802-8608-30B92033C317.jpeg部分文创产品。

深化文创产品开发。推出一系列突出景区特色、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创产品,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制作带有泾阳茯茶logo的水杯、手提袋,围绕特色IP,制作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冰箱贴、钥匙链等文创产品,不断创造品牌价值。“郑国渠首茯都泾阳”之“泾阳四宝”以及郑国渠龙泉青瓷、茯茶眼贴、茯茶含片、工艺葫芦等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广受好评。

265D93F9-B6EB-44D0-B087-62677AE6DE24.jpeg郑国渠水利风景区。

截至目前,泾阳县建成国家A级景区9 家,其中AAAA级景区3家,AAA 级景区4家,AA级景区2家。现有非遗传承馆4 个,文化市场经营主体100 余家,文化类协会22家。泾阳县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全省奶山羊基地县和葡萄基地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泾阳茯茶”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泾阳西红柿”入选陕西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陕西雅泰乳业荣获“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雅泰羊奶小镇获批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泾阳美盛农业基地、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获评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红色历史长篇小说《巍巍嵯峨》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学习强国”等平台连播,获评建党百年优秀作品。

B6C3D6D4-7A0A-4649-94C2-74519CCD2752.jpeg龙泉公社。

下一步,泾阳县将持续坚持“一切旅游产业化、一切产业旅游化、一切产业数字化”理念,加大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精心谋划文化产业项目,深化十大文化品牌建设,擦亮四张“旅游名片”,打造红色文化、茯茶文化、羊乳文化、蔬菜文化等精品研学线路,积极探索“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旅游模式,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持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徐晓玲 樊哲 刘育青 李文化)

责任编辑:尚瑞琳
  • 泾阳县
  • 郑国渠
  • 咸阳
  • 三农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