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治理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阵地+流动”模式,实现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变身文化礼堂、农家书屋,串联起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塑造着乡村文明新风貌……10月12日,记者跟随“文明实践看陕西”暨“走进老区看振兴 今昔对比说发展”文明实践主题采访团走进陕西省铜川市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感受铜川市文明实践活动取得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铜川市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创新方式方法,从统筹谋划、资源整合、群众需求、品牌打造等维度下功夫,形成了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有效联动,凝聚工作合力,精准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在全省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机构建设全覆盖。
锦园社区
“三张清单”激活文明实践新活力
“我们这实践站热闹得很,能写书法、能跳舞,还经常有医生来为我们进行义诊。”走进新区锦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参加活动的居民说,“实践站还时常邀请道德模范讲述自己做的好人好事,感人得很。”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居民需求‘是什么’、辖区资源‘有什么’、文明实践‘干什么’,列出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锦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王梦辰说。
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组织志愿者上门入户征集居民“大问题”“小困难”“微心愿”,建立“需求清单”,按照“网上接单、网格收单、社区派单、上门办理”模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资源清单”,深化“党建+文明实践”联动模式,成立了14支社会组织和志愿队伍,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同时,每月召集驻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商定服务事项;建立“服务清单”,精准发力促实效,组建由党员干部、教师等组成的宣讲队伍,每月定期开展文艺汇演等特色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家入户、入脑入心。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对辖区重点对象全覆盖走访联络,及时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照料关爱。2023年以来,办理各类服务事项488件,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60余场次。
如今,锦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汇聚群众向心力、凝聚力的有力阵地,邻里文化节、“锦园杯”运动会等活动应有尽有,线上服务平台整合了居家养老等30多类服务事项,文明实践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也让服务群众更有速度和温度。
王家砭村
文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这里有传承千年的“耀瓷文化基地”;有农家书屋、农民诗社、文化大礼堂;有“说事评理”的志愿服务队;有移风易俗的“文化大礼堂”……近年来,王家砭村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文明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0余项荣誉称号。
据悉,王家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耀州区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之一,该站于2019年11月挂牌成立,服务2200多人。王家砭村村委委员、监委主任郝彩侠说:“我们实践站拥有理论宣讲室、村民教育室、科普宣传室等功能室,并下设有村史教育基地、乡风文明实践基地、耀瓷文化传承基地,是村里开展理论学习宣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近年来,王家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各功能室和实践基地作用,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活动100余场次,文化文艺活动70余场,连续44年在大年初一对“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共1300余人进行表彰。开设“道德课堂”,创建农民诗社,定期约稿,定期出版,用农民话说农村事,议农村理,让尊德守礼、勤学上进的文明基因代代相传,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讲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主义新风尚氛围浓厚。
王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让文明实践锦上添花
打造耀瓷文化、德育教育、科普示范、家风传承、体育健身、好人文化、红色教育7大文明实践基地;开展具有王益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一心辐射带动、多点同步发力、群众家门口享受”的文明实践新格局……近年来,王益区坚持“整合资源、优化功能、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思路,总结探索出双线“三融合三提升”工作模式,让文明实践锦上添花。
依托王益区职业中学和老年大学,该区高标准新建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技能培训室等功能部室13个,同步打造了王益好人馆,展示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风采。同时,坚持“实践中心出项目、职业中学出场地、老年大学出人力”的工作模式,先后开办文艺培训、生活常识讲座等实践活动150余场次,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计划、天天有活动”。将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与12个社区、7个村建立“结对结戚”关系,引导文艺家协会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书法、美术、摄影、舞蹈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依托“一村(社区)一品牌”的建设思路,先后在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打造了“秦凤岗文学馆”“徐崇林书屋”,在黄堡镇周家村打造了“曲艺小院”,在桃园街道光明社区开设了“文艺兴趣培训班”,在七一路街道建乐社区打造了“非遗传承室”,充分发挥秦凤岗、徐崇林等文化名人效应,王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黄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红色军台岭战斗遗址被评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现了“打造一个、带动一片、全面提升”的示范引领效果。
如今的铜川,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积极发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传递文明风尚、强化思想引领等作用,不断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记者:李阳
来源:铜川日报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