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才共引 构建全方位人才生态服务圈——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多措并举做实引育留才“新文章”

2024年10月25日 20:39:50

“从2023年10月公司正式入驻空港新城开始,在办手续、拉投资、招人才、兑政策等多方面,我们就受到了空港新城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支持,为实验室成果高效转化、落地投产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卢威博士表示,“空港新城人才办还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我们不断沟通,共同努力,让我被认定为秦创原科技创新型人才,帮助公司争取到了更多资金支持,在我们公司初创发展阶段,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优化政策 念好因时而进“人才经”

据了解,成立于2016年5月的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注碳中和、环境生态修复、“双碳”方向防水、保水新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得知该企业为扩大生产为新厂房选址的消息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带企业看厂房,为企业讲政策,尤其是从临空经济示范区、自贸试验区、RCEP中心等诸多优势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拓展全球客户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使得企业最终“落户”空港新城。

1AE4F66F-C398-43C9-A236-834DCE63FA34.png

湄南高科自主研制的高科技产品保水剂、防水砂浆、防水沙。

在空港新城相关部门的一系列精准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持下,该企业迅速踏上发展“快车道”,企业员工由11名,迅速增加至100余名,研发团队也增加至16人,研发实验仪器增加20余台,申请专利增加至百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后备上市企业。

人才集聚,政策先行。近年来,空港新城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做深做活政策创新,聚焦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精准发力,广开招才纳贤之路。

首先,出台《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聚集若干措施申报细则》等引才政策,探索制定《陕西省西咸新区航空领域人才认定细则》,推出一系列顺时而变、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包”;发布“求贤令”,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吸引乡贤人才回乡投资创业,实现以“乡贤经济”滋养“地方经济”的目的;注重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深入重点企业、重点产业挖掘人才线索,拓展人才“朋友圈”。

与此同时,借助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高端人才密集、科技资源聚集等优势,有针对性制定企业招才计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双招双引”活动,搭建招才引智桥梁,吸引一批“周末式”专家、“候鸟式”人才来新城就业,实现以“快递式”服务满足企业“点单式”需求。

在“服务暖才”方面,抓实做细。对辖区住房资源进行整合,推出航空类人才“飞行公寓”120套和“沃家花园 云起”人才公寓1828套,为入驻企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积极出台购车购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交通出行、健康体检等方面人才政策;并且,设立秦创原人才机场贵宾厅,让人才在“港口”尊享礼遇;创新打造生活与休憩相融、文化与景观兼具的人才主题公园;在空港图书馆、运动中心等场所设置人才服务驿站6个,全面优化和提升配套服务,逐步构建“住房有保障、子女有学上、出行有补贴、引进有奖励、创业有资助、产业有政策、培育有支持、活动有载体”的“八有”引才体系,真正实现待遇暖心,让人才尽享政策利好。

同时,做优做亮特色载体。依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势,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和龙头企业入驻,打造百亿元级临空制造产业承载区和全省临空科创示范区,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目前,已建成中南高科临空产业港、东航西北临空产业园、陕西鸿升行航空科技产业园等5个产业载体,入驻企业160余家,“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设立西北首个省级RCEP企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度优势和RCEP政策优势叠加效应,以“优保障、强链接、促融合”为抓手,打造外贸人才服务孵化器、建立RCEP海外服务站、开设特色产业服务窗口,为全省外贸企业和人才提供公共核心服务、特色贸易增值服务、专业配套服务3大类52项贸易全周期服务事项。

截至目前,线上累计注册会员503家,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200余次。

创新机制 实现“玉在山而草木润”

2017年落户空港新城临空产业园的西安圣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一所新材料高科技公司,致力于生物医用、航空航天钛及钛合金板、棒、丝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生产设备50余台,先后建成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棒线材生产线,具备年产500吨钛材的生产能力。

企业入区之初,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人才匮乏。为帮助企业快速成长,空港新城在优秀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创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为符合条件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才分批次申报省市新区相关人才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

目前,该企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已由最初的0增加至5名,其中,西安英才计划菁英人才1名、西安市高层次人才2名、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2名、秦创原创新人才3名,共争取人才项目资金110余万元。企业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陕西省重质量守信誉先进单位等荣誉。

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经济、产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社会发展需要发现人才,更要培养人才。空港新城多渠道搭建平台,创新人才交流培养模式,通过实践育才、结对育才,着力提高人才自主供给能力。

在人才评价方面,积极落实“以赛代评”人才评价机制。5月9日至11日,空港新城成功举办了“2024年陕西省航空乘务技能大赛”,吸引10余家航司,340余名专业技能人员参加,比赛规模和参赛人数均创新高,前三名被授予“西北民航技术能手”称号,同时积极为获奖选手评定秦创原创新人才。通过打破传统的“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人才评价模式,形成导向明确、规范有序、集中展示、竞争择优的“以赛代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时,多举措精准发力,着力构建涵养人才“生态圈”。依托各大知名院校、西咸商学院等资源禀赋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等方式,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聚焦行业前沿、展示科研成果、展开智慧碰撞、共谋产业发展”为主旨,定期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交流座谈会、联谊会、观摩会,增进企业与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横向交流合作;将“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通过“一带多”“师带徒”等帮带模式,实现对圣泰金属、国睿一诺、道博新科技等重点企业重点人才的梯队式培养,促进企业团队实力提升。

20A77F77-A3DC-4956-ACD9-4CD42E27C461.png

2024年陕西省航空乘务技能大赛现场。

目前,空港新城共有省市、新区高层次人才43人,D、E类人才914人,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15280余人,形成了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动态储备库。

强化服务 “栽桐”引得“凤来栖”

“根据工作实际,我们探索形成了‘三全’工作法,即服务‘全覆盖”、队伍‘全能型’、机制‘全闭环’工作法,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空港新城组织人力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从招商引资、行政审批、营商环境等11个职能部门选拔精兵强将,组成4支善交流、懂政策、熟业务、会服务的全能型企业人才服务专队,为企业‘一盘棋’协同开展人才申报、政策宣传、企业服务、兑现办理等各项人才工作,将专队成员工作职责与自身业务‘一对一’匹配,实现‘进一次门、办多项事、一次到位’的‘全覆盖’服务。”

据悉,为大幅提升入企服务质效和人才工作满意度,空港新城还定期开展“能力培训班”“政策学习班”“业务提升班”等培训,全面提升专队成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行入企服务线上实时登记,同步收集企业人才意见建议,建立“信息统一更新、台账统一管理、问题统一收集、反馈统一渠道”的入企服务事项的“全闭环”管理机制。

自成立以来,专队成员共入企257次,收集企业人才意见建议80余条,协调解决问题50余个,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不仅如此,在人才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形成以“党建引领 人才赋能”为主题的自贸蓝湾产业园党建人才新阵地,集人才服务、人才活动、人才推介于一体,有效破解人才工作“三多一大一少”(服务企业多、行业类型多、独立发展多、协调难度大、企业之间横向沟通少)问题,为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技术转移、沟通洽谈搭建便利平台。

今年以来,空港新城还举办了“我在空港喝咖啡”“才游空港”“留学生观空港”等系列人才活动,以及“增添一抹绿 共植人才林”“品味非遗传承 喜迎中秋佳节”人才主题沙龙等特色活动20余场,形成了具有临空特色的人才活动品牌。

293553F0-445F-417C-980B-C618D875484E.png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参观西北航训实习基地。

此外,依托“空港先锋号”官微平台开设了“才聚空港 智领发展”人才专栏,发布人才专题稿件35期50余条,讲好人才故事,展现人才风貌,不断提升空港新城的人才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增强人才底气、激发人才活力,着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空港新城依托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势,聚焦用好临空经济对外开放渠道和载体、全面打造西安内陆型对内对外开放平台,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打破传统模式束缚,坚持企才共引、产才融合、商智齐聚,加速区域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交汇沉淀,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未来已至,空港新城将坚持以求贤若渴的情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着力在人才“引进、培育、留用”上做好文章,为助力“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贡献人才力量。


责任编辑:李竟闻

创业空港股份空港国际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