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副处长李旭辉、四级调研员傅晨,介绍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主持。
孟卫萍介绍,陕西省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监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全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扎实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今年5月,在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上,陕西省就做好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作了交流发言。一是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印发《〈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厅内任务分工方案》。开展2024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督导执法检查,开展涉秦岭6市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销号备案工作。二是提升监管能力。在秦岭地区布设239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拟在秦岭区域建立3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下发8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疑似人类活动线索。三是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召开第一届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轮值联席会议和中期调度会议。
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市对生态环境部下发的192个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线索开展核实,开发并上线运行秦岭生态状况综合监管系统,配合生态环境部对2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保护成效评估。二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与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对生态环境部下发的5批158个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组织开展实地核实,印发《陕西省2024年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方案》。三是开展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制定《陕西省第五次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实施方案》,计划对全省生态系统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一是落实补偿奖励政策。对创建并被命名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实施生态保护纵向综合补偿,每年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奖励。二是国家级创建工作卓有成效。截至目前,陕西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共有30个,总数位居西北地区首位。三是省级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省级创建流程。2022年以来,先后有2批17个县(区)被省政府办公厅命名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省级部门任务清单。组织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编制了《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已报请省政府审定。二是开展专项普查。先后组织开展陕西省黄河流域陆域和干流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秦岭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及早期预警研究,以及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三是加强科普宣传。组织开展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编写出版《神奇的自然精灵——陕西珍稀野生动物》,举办生态环境科考研学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主题活动。2022年以来,《朱鹮、秦岭石蝴蝶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陕西留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等6个案例先后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