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多措并举 强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

2024年11月13日 20:05:57

11月13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在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组织举行“千年古都 诗意长安”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活动。邀请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毛新亮介绍有关情况,并到各点位进行实地采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20D1D755-D6D2-4FB0-B2E9-0696B8CCE5E2.png

“西安大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好大遗址,使命光荣、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西安千年古都来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唐龙表示。

大遗址保护利用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西安市把大遗址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工作重点,按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推进遗址保护利用,在遗址的城市中促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理念(“四个结合”保护理念),形成了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实现了大遗址与现代社会的相融共生。

近年来,西安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利用,结合不同区域大遗址的现状禀赋,聚焦融合发展、兼顾改善民生、注重生态保护,不断创新遗址利用方式,探索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比如,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建设,实施了隋唐长安城遗址圜丘、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建成开放了圜丘遗址公园、明德门遗址公园,推动历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再比如,结合城郊区域环境整治,将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生态林业项目实施充分融合,营造出既符合遗址本体展示特征,又适合市民游客参观休憩的阿房宫遗址公园、杜邑遗址公园,实现遗址保护的多元化发展。

毛新亮介绍,汉长安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实践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完整保护的基础上,系统阐释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努力将汉长安城遗址区打造成为遗址保护科学、文化传承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文旅深度融合的“中华文明标识地”。

为优化大遗址保护,需夯实基础保障,优化保护全要素支撑。强化法规约束。出台多项保护管理条例,如《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和《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等,构建法治防线,形成多方参与的保护工作格局。健全保护体系。建立运行市级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纳入政府考核,多部门连续13年开展专项行动,建立联合机制和框架协议,确保文物安全。强化资金保障。西安市文物保护资金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2500万元增至现在的1亿元,并争取到中省文保专项资金约4.65亿元,用于大遗址文保工程,有效改善保护状况和环境。

下一步,西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持对历史、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担负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李竟闻

文物考古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