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邢灿)12月20日,以“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为主题的2024 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举办。会议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会议分享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做法,探索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路径,促进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在致辞中介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指引下,我国环卫行业取得飞速发展,但新阶段仍需探索新路。刘晶昊建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投入。
在主旨演讲环节,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白正盛提到,建筑节能减碳潜力巨大,其主要包括建造、运行和拆除回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节能减碳要求。建筑节能减碳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技术,加强管理和政策引导。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天学阐释了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固废从产生到排放的各阶段碳排放水平及特征,介绍了温室气体核算的4个方面,并利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餐厨垃圾作为案例剖析了碳减排核算方法。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专家、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工作委员会顾问陈家珑认为,建筑垃圾填埋并非经济之举,既不降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应最大程度降低填埋量,优先扩大资源化利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工史东晓对垃圾分类大背景下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路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规划是龙头,体系是关键,设施是重点,市场是根本,机制是保障。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刘建国表示,垃圾分类处理应在科技支撑基础上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系统降本增效,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实现可回收物回收转型升级与实质性“两网融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多层级全流程智慧监管平台,构建垃圾分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推动基于责任分担原则的社会协同多元共治,保障从业者权益。
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企业代表,北京市、天津市、山东德州市、宁夏银川市城市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发言。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