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天气晴好,天空像水洗了一般透彻明亮。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当家村村委委员苗丁丑的农家小院格外热闹,樊玉红、蔡江民、王彦方等几位烟农应邀在此相聚。大家围坐在火炉旁,品茶聊天、交流经验,话农事、说收获,描绘新年愿景。
烟农围在一起交流提质增效经验。
“老乡们,今年烟草公司立足打造豆浆灌根升级版,着眼促进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全面推进高油份(豆浆+油枯)有机肥、杯罩移栽、关键期补水、绿色防控等四项重点技术。今天邀请大家来座谈,主要任务是就其应用情况、应用效果进行交流,请大家不要藏着掖着,把自己的好做法好经验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分享给大家。”城关烟站负责人的一席启发式开场白,让在座的各位打开了心扉。大家踊跃发言,说到开心处,不时发出郎朗笑声。
“我先说说关键期补水吧。”受到启发,来自东明镇火炎村十八组的烟农樊玉红率先发言。他说:“今年我家的48亩烟田,全部施用了水溶‘豆浆+油枯’有机肥。尤其在关键期补水上,我是下了一番功夫。一是豆浆灌根全覆盖,48亩烟田不拉一块,不漏一苗。二是浇足水,每亩用水1800公斤以上,确保每株烟苗浇水不少于1.5公斤。三是水肥药三位一体,灌根时,将硫酸钾、硝酸钾以及防治根腐病农药搅拌均匀,一并灌根。四是把握灌根节点,在小团棵期,也就是移栽后20天,及时灌根。补水及时,水肥并用,烟叶生长发育正常,种烟效益喜人,48亩烟叶净收入将近20万元。”
灌根的烟叶生长旺盛。
樊玉红的发言在参会者中间引发共鸣,苗丁丑急忙抢过话茬说:“我家的烟田分布在房前屋后的山坡上。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在全部铺设滴灌管网的同时,在政府和烟草公司的扶持下,通过两种途径解决水源问题。一是在地头放置储水罐,二是实行三联水泵抽水作业。由于补水及时,种烟效益也不错。今年我种烟150亩卖了近70万元,净收入40余万元。”
“我再说说杯罩移栽吧。”说完关键期补水,苗丁丑意犹未尽,接着说:“今年烟站把我们村作为杯罩移栽的示范点,作为村委委员抓烟专干,我先行先试,30亩烟田采用了这项新技术。通过对比我发现,这项技术确实有优势。一是栽期提前了五六天。这对于种烟大户来说,错时移栽能够有效减轻用工荒带来的压力。二是成活率高。这么说吧,采用这项技术只要有苗,就能成活,成活率在99%以上。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补苗压力,减工降本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开炕早。7月中旬烟叶就成熟了,比常规移栽提前十多天。四是上部烟叶开片好。我在心里琢磨,这大概是杯罩移栽增产的原因吧。初步估算,每亩能增产十多公斤。”
“那我说说高油分有机肥。”来自高庄村的蔡江民,性格有点内向,在烟站负责人的鼓励下,他才开了口。他说:“高庄村是县里的示范点,烟农对应用新技术向来都很积极。今年的四项技术村里都有应用,效果还真不错,我就重点说说高油分有机肥施用吧。我家今年种烟43亩,全部施用了高油份(豆浆+油枯)有机肥。与往年相比,不论是大田长势,还是烤后烟叶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烤出来的烟叶看着真是喜人,在外观上变化最为明显,看上去光泽鲜艳,油分充足,手感柔软、细腻。放到鼻子底下一闻,香喷喷的。”
“那么,2虫3剂使用情况咋样呢?”见蔡江民发言后大家都不吭声了,城关烟站负责人急忙插话问道。
“除了基质拌菌以外,蚜茧蜂、夜蛾黑卵蜂以及性诱剂、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我们都用了。不过在效果上不是很明显,是个弱项。”樊玉红分析,“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用的时机不对,二是作为山区,烟田相对比较分散,导致使用效果打了折扣。但是经过烟站反复宣讲后,我们知道这是一项技术绿色环保、减工降本的好法子。”
“四项重点技术为烟农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途径。下一年,我们一方面要在推广应用上带好头,做示范,尤其要在2虫3剂病虫害应用上开动脑筋,纠正偏差,把这项重点技术推广好应用好。另一方面,要言传身教,把四项重点技术的增产作用、提质效果宣传好,带动更多的烟农增产增收!”参加座谈会的烟农们纷纷表示。(姚晓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