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五有”志愿服务体系 走“新”更走“心”

2024年12月30日 16:06:48 中国城市网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党建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擦亮“兴福花开”志愿服务品牌,构建“有阵地、有队伍、有资源、有活动、有品牌”的“五有”志愿服务体系,组建16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2700余名志愿者,形成街道、村居、社会三级志愿服务矩阵,推动“文明之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志愿服务走“新”更走“心”,推动基层治理走深更走实。

1.jpg

打造家门口的“小阵地”,让志愿服务“有地儿”。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多点开花的志愿服务阵地。一是阵地体系“连”起来。突出辖区特色,构建以“禧柳客厅”党群服务综合体为核心,27个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和N个志愿服务组织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1+27+N”阵地矩阵,辐射带动“禧柳客厅”周边综合文化站、市场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部门,为群众提供“联盟式”志愿服务。二是服务群众“近”起来。27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以“贴近居民、方便居民、服务居民”为宗旨,将志愿服务阵地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三是活动场所“立”起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形式灵活、项目全面的优势,开拓深化两企三新服务阵地,将社会治理延伸至商圈、楼宇,将房泽安志愿服务中心、西站“彩虹岗”志愿服务中心等服务领域延伸至公共区域,不断拓展“兴福花开”志愿服务触角。

2.jpg.png

推动街坊邻里“齐参与”,让志愿服务“有人儿”。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激发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力,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是“党建红”点亮“志愿红”。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基层党建全局,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鼓励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不断凝聚党群力量,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二是“受益者”变身“服务者”。将党群志愿服务联盟作为培育孵化社区志愿服务力量的重要载体,引导辖区新就业群体、商户、居民在享受志愿服务后积极参与进来,持续壮大志愿者力量。三是“小典型”发挥“大作用”。充分发挥骨干志愿者示范带动作用,孵化优秀志愿服务队伍,涌现出“房泽安热线”志愿服务队、刘成方源文艺志愿服务队等先进典型模范,广泛吸引带动辖区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新模式。成立以来,“房泽安热线”志愿服务队伍由4人发展壮大至400余人,举办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服务群众7万余人。

3.jpg

构建党群社工“总枢纽”,让志愿服务“有料儿”。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的引领作用,将志愿服务充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搭建为民服务新空间、新载体、新平台,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专业”,形成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让“辖区资源”变“公益资源”。积极链接辖区资源,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对接省老年大学、区委党校兴福分校、区老年大学兴福分校、团区委青春课堂、区妇联等十余家单位,邀请兴福新联会成员、商会成员、双报到党支部、各大高校青年等社会力量对“美好兴福”公益项目一对一认领,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艺创艺美、环保科普、爱心义诊等“美好兴福”公益项目。三是让“常态活动”变“多彩活动”。持续丰富活动形式,探索“文明实践+”模式,每月定时开展“文明实践+集市”活动,将爱心义诊、公益理发、免费维修等便民服务“大餐”“端”到居民面前;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应急救援技巧、金融反诈知识从“课本上”走到“生活中”。

4.jpg

提升项目策划“精准度”,让志愿服务“有趣儿”。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精细活动内容,从居民需求出发,致力满足多样化服务要求。一是精准摸底,“靶向式”发力。全面开展需求调查,通过走访收集居民信息,深挖服务对象“需求点”和志愿服务“着力点”,建立“微心愿”清单,以成效目标为导向,创新打造“点单式”服务模式,从“有呼必应”提升为“一呼百应”,让志愿服务活动“办在居民家门口,走进居民心坎里”。二是精细设计,“分类式”施策。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因需设计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幼儿、青少年、中年妇女、老年、弱势群体5个层面群体,分别开设“向日葵”亲子互动项目、“科普荟”科学普及项目、“巾帼红”手工赋能项目、“微党课”红色教育项目、“零距离”法律援助项目、“心守护”心理关爱项目等10大类18种常态化课程活动,加快回迁西城的安置村民“市民化”进程,让落户西城的“新济南人”归属感更强。三是精心实施,“嵌入式”服务。依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方法和技巧,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实现婴幼儿启蒙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青年“带优”服务、中年减压服务、老年夕阳红服务、弱势群体暖心服务、半边天妇女服务、就业群体综合服务等8项主体服务常态长效开展。

5.jpg

打造志愿活动“品牌化”,让志愿服务“有名儿”。注重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和推广,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品牌形象“立”起来。街道秉持“让文明之花开遍兴福每个角落”理念,聚力打造有温度、有辨识度的“兴福花开”志愿服务品牌。聚焦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把志愿服务作为“必选动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品质化开展,形成品牌记忆,潜移默化地在群众心中从“扎根”变成“深植”。二是品牌矩阵“汇”成型。围绕“一站一品”要求,持续打造“有特点、立得住、高质量”的一线志愿服务品牌,“爱济水”“繁星”“小蜜蜂”“五心”等20余个村居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落地生根,“禧柳客厅”党群志愿服务联盟、大槐树广场志愿服务联盟、济南西站“彩虹岗”志愿服务队等10余个街道志愿服务品牌,形成“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良好局面。三是品牌名片“传”下去。依托“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形成供需对接平台、人力资源平台、联动服务平台,成为志愿服务组织发现需求、设计方案、链接资源、开展服务的重要支撑,推动志愿服务在兴福街道遍地开花。

6.jpg

(通讯员:仇婧涵)


责任编辑:韩利

志愿服务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