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上海嘉定:情牵“光明行” 医疗暖藏区

2025年01月27日 11:03:18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王迪

大城市医疗机构及专业医疗团队面向省(市)外偏远、资源薄弱地区开展巡回义诊,把医疗服务直接送到基层,不仅能够提升当地居民健康水平,还可以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为帮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藏族同胞应对因高海拔、强紫外线导致的眼部疾病高发情况,自2014年起,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发起“上海嘉定·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以下简称“久治光明行”)援助行动。如今,这一公益行动已坚持了11年,累计义诊约2万人次,成功帮助500多名藏族同胞重见光明。这一串数字背后,有着相关医护人员怎样的付出?嘉定区如何进一步推进对外医疗援助工作,擦亮公益名片?

奔赴:跨越千里送光明

“上海的曼巴(藏语意为医生)治好了我的眼睛,我今天是特地来看看他们的,他们到了吗?”久治县人民医院眼科候诊室外,一位藏族老人急切询问着值班护士。不一会,老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并走上前去。“曹主任,您还记得我吗?去年我在手术前摔倒了,是您坚持帮我做了复明手术。”老人激动地说。

这位老人曾被确诊为严重的“双眼白内障”,几近失明。无儿无女的他,拖着年迈的身躯,只身一人前来就诊,路上不小心摔倒磕破了头,因而不符合当时进行手术的条件。后来“久治光明行”医疗团队的医护人员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双目失明更会造成生活的诸多不便,于是在为他缝补额头的伤口后,破例进行了眼部手术,帮助他恢复了视力,摆脱了多年灰暗的生活。而老人口中的“曹主任”正是他手术的主刀医生——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也是“久治光明行”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

image.png

曾在第一次手术前摔了一跤的孤寡老人第二年前来复明另外一只眼睛。

曹文捷连续11年带队赴久治县开展医疗援助工作,每次上高原都令他颇为难忘。“我本以为自己只是过客,没想到这里却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他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语气轻和,11载的情义却深重。从嘉定到久治,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1800多公里。除了路途遥远,医疗队员们还面临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久治县地处青、川、甘三省交界,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缺氧、头痛、无法入睡……一系列问题成了队员们进藏的挑战“三件套”,但这些都没有难倒大家。曾多次参与“久治光明行”的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谢岳林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队员们常常一边打吊针、吸氧,一边干活。“最初,久治县的医疗物资非常匮乏,眼科设备、手术器械等都得我们自带。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们打包了52个箱子来装医用物资,其中一个箱子足足有40公斤重。另外,我们还多次与当地电力部门协调,确保手术供电稳定。”谢岳林说。

“某种程度上说,眼望光明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藏族同胞们对眼疾救治的渴望,使我们这些医生深感使命重大。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曹文捷坚定地说。

正是这份坚定,让很多患有眼疾的藏族同胞得以重新看到多彩的世界,重启人生。年轻的藏族姑娘加毛便是其中一位。她先天聋哑,后因患白内障导致双眼完全失明。常年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还使加毛有了严重的精神障碍。她的父亲带着她四处寻医问药,但都没有结果。偶然间听说上海来的医疗队治好了很多人的眼睛,加毛的父亲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女儿前来一试。

image.png

藏族姑娘加毛术后拆开纱布后露出灿烂的笑容

提起加毛做完手术的反应,曹文捷拿出手机,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画面里,刚完成手术的加毛眼睛上蒙着纱布,手脚摆动,坐在地上哭闹不止。“而当手术第二天揭下纱布重见阳光时,这个藏族姑娘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竟安静地笑了。那时,在场所有的医疗队员都被她灿烂的笑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曹文捷说,“现在,恢复视力的加毛已经可以帮助家人干些放牧、挤牛奶的农活,笑容也时常挂在脸上。”

传承:“师带徒”培养当地新人

目前,“久治光明行”进展如何?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副书记徐峰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我们每年会安排两批医疗专家前往久治县,6月份一批,主要负责进行眼科疾病筛查和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批在8月份,主要负责实施白内障手术等。截至2024年,已累计派出医疗专家251人次,筛查白内障患者4334人次,实施眼科手术563例,手术成功率100%。”

在提供专家支援的同时,嘉定区卫生健康委还注重对久治县医疗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在曹文捷看来,如果久治县人民医院没有一个医生能够掌握眼科手术治疗的技术,那么当地群众就医不便的状况就不能真正得到缓解。“3年前,久治县人民医院一名年轻的女医生桑昂措自愿投身眼科工作。因为当地医院眼科科室比较小,并且其他科室也缺医少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招到一名眼科医生,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在全力培养她。”曹文捷说。

据了解,桑昂措目前已掌握了常规的眼科门诊诊疗技术。去年,她在医疗队眼科医生刘鸫的指导下,首次参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手术,医术有了显著进步。

除了眼疾,由于当地藏族同胞习惯以牛羊肉为主食,且口味偏咸,因而胆石症等疾病也较为普遍。为应对这种情况,来自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的主治医师徐大鹏便成了“久治光明行”医疗队伍的一员。

去年6月,久治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在徐大鹏的指导下成功对其进行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徐大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医疗团队通过帮助当地医院建立微创外科,进行相关人才培养。“我带教了3名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对学习腹腔镜微创手术很感兴趣。我们还特意提供了一台腹腔镜模拟器作为日常训练使用,他们甚至愿意加班进行学习训练。前期做20台手术时,是我带着他们做,到后期做16台手术时,他们已经可以主导。”徐大鹏说。

推广:擦亮嘉定公益名片

门诊筛查、病房管理、下乡巡诊……11年帮扶,“久治光明行”医疗团队的辛勤付出,为当地罹患眼疾的藏族同胞驱散了黑暗,铺就了重见光明之路。

如何进一步推进对外医疗援助,让嘉定公益这张名片愈发闪亮?对此,徐峰表示,11年的医疗救助使得“久治光明行”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最初我们更多聚焦在眼科治疗这一方面。随着嘉定向久治对口支援的深入推进,我们将骨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的医生也纳入医疗团队,既保留‘久治光明行’原有的特色内容,也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援助服务。”徐峰说。

据悉,目前“久治光明行”还从当地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培育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健康科普宣教,助推实现“学在前、看得见、走得远、心要好、家更美”的美好愿景。

除了“久治光明行”,谢岳林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嘉定区中心医院还通过选派100余名医护人员,深入全区100余个村居开展包括义诊咨询、科普讲座、急救培训等在内的“百医百村行”活动。另外,还专门组织骨干医护力量组成志愿者队伍,走进全区千家企业开展包括健康指导、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等在内的“千医千企行”活动,并通过内网招募本院职工,自愿赴云南楚雄、福建三明、宁夏石嘴山等地开展“千医千里行”组团式医疗帮扶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半径,织牢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持续擦亮嘉定公益品牌。”谢岳林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组织了6支医疗队共计64人,分别赶赴对口支援的青海、云南、福建三省的12个县开展巡回医疗,提供义诊、业务培训、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等医疗服务,专业覆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皮肤科等;累计为当地810余名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37场,举办大型义诊15场,义诊服务患者共2300余人。(图片由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光明行
  • 医疗
  • 藏族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