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刁静严)“把适合您的中药材料放入到香囊中,一个养生香囊就制作完成了。”3月5日下午,一场“非遗小鼓”和艾草香包手工制作活动在北京朝阳区和平街爱新驿站上演,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辖区新就业群体女性代表制作养生香囊和“非遗小鼓”,现场欢乐又温馨。
据悉,2025年初街道将和平东桥爱新驿站打造成为志愿服务主阵地,联动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3所驻区高校结合各自学科特色推出“四时养正·节气有方”“化工科普”“美育志愿”等服务项目,将爱新驿站打造成集学习、服务、交流于一体,志愿者与居民互动的“温馨港湾”。街道整合场地资源打造志愿服务“示范点”,高校将专业特长转化为社区服务动能,形成了“街道搭台、高校实践”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此外,街道为破解服务供需错位问题,建立与社会单位双向互动清单。通过前期调研征集100余条需求,形成助老、助残、环保、教育、文化等服务菜单。其中,结合居民科普需求,街道联合辖区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等5家科研院所,推出“研光和韵”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项目,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科学素养与生活品质,自2022年项目发布以来,街道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7场,探索出“居民需求导向、团队积极响应、街道监督落实”的服务模式,形成常态服务新亮点。
街道还携手首华物业等辖区物业单位,开展“和善志美·家园共治”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消隐焕新”周末大扫除、“垃圾分类进万家”“设施维护巡查队”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意识。12个社区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各异的党员公益日活动,形成“志愿服务大集”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其中,十四区社区“相约14日”公益日持续19年,累计服务超18700人次,获评2025年朝阳区最美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和平街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优势,以“3+5+12+N”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打破资源壁垒,凝聚辖区3所高校、5所科研机构、12个社区以及文化组织、新兴领域企业等多元力量,构建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融合模式,打造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和善志美”志愿服务行动。
展望未来,和平街街道将以“和善志美”品牌为动力,深化内涵,拓展领域,通过数字化赋能、跨界联动与全域推广,书写志愿服务新篇章,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暖心引擎”,为居民幸福生活添彩。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