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加强脑机接口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25年03月08日 13:56:0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叶中华

脑机接口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广泛关注的高频热词之一,也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及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重要方向。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就此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

image.png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受访者供图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脑机接口领域人才培养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明东坦言,一是脑机接口学科体系与培养机制不健全。脑机接口属于生物与信息融合领域,包含医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其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创新实践、伦理规范、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但目前在我国现有本科专业设置中,尚无独立的脑机接口人才培养专业载体,缺少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牵引性的能力认证体系,对脑机接口这一综合性交叉领域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二是脑机接口跨学科、产教融合培养体系缺乏。传统学科划分导致脑机接口人才培养所需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割裂、师资结构单一,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目前,我国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培养模式仍普遍存在“交叉表面化、课程拼盘化”现象。同时,脑机接口技术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但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科研项目与产业需求信息不对称,成果转化率低,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足,缺乏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支撑。

三是脑机接口人才培养生态仍不成熟。脑机接口研究和应用涉及大量伦理规范问题,但国际上尚未建立统一的技术伦理框架,意识隐私保护、认知增强边界等核心议题缺乏共识。而在学术支撑体系方面,相关国际学术组织和期刊主要由外方主导,且竞争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在此方面影响力不足也进一步阻碍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力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充分发挥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紧前布局脑机接口新兴专业,构筑高质量脑机接口专业教育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统筹推进脑机接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满足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战略性、自主性和安全性发展需求。

为此,明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尽快构建脑机接口领域长周期贯通培养体系。建议教育部优选工科基础较好的一流大学作为试点,支持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交叉工程类专业类下设立“脑机接口”本科专业,参照“强基计划”培养模式,按照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建设目标,启动“脑机接口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展“4+4”本-博贯通长周期培养。同时,尽快成立专业建设引导性政策,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细化人才培养质量、学位论文标准等相关内容。

二是着力布局多学科交叉的脑机接口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议设立国家脑机接口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启动国家脑机接口重大基地建设。以产教融合为抓手,鼓励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学科交叉中心等跨学科平台,开展“项目式”脑机接口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脑机接口“医+工”双博士、双硕士学位授予试点。推行“学术+产业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鼓励部分优秀科研人员在高校、企业间兼职兼聘。

三是全力加强我国在脑机接口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应用治理的国际话语权。加强相关领域国际学术合作,推动由我国牵头的国际学术组织建设,支持优秀期刊建设,发出中国学术“好声音”。推动我国牵头在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形成国际共识与伦理指南,进一步明确数据隐私、生命安全、人体实验等红线,并将其纳入高校必修课和相关职业资格考核。通过建立自主人才培养体系、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数据主权体系来全力提升我国话语权,从而在脑机接口关键核心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责任编辑:乔妙妙
  • 脑机接口
  • 大学
  • 天津大学
  • 人才培养机制
  • 科技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