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也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之一,为无锡、苏州、湖州以及嘉兴、上海等地提供了优质供水。治理好太湖,流域两省一市(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责任重大。
当前,太湖治理仍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需要沿湖流域各地共同努力,协同治理,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建议:
一是将太湖南部湖区纳入太湖考核。目前太湖湖体上共设有东部湖区、西部湖区、南部湖区、北部湖区和湖心区5个断面。其中,除南部湖区以外的4个断面均为国考断面,共设有17个国控点,由生态环境部监测。南部湖区未纳入国家考核范围,为江苏省控断面,共设有3个省控点,由江苏省监测。全湖22条主要入湖河流有7条流入南部湖区,由浙江省监测。建议将南部湖区断面纳入全太湖考核,同时将南部湖区汇水区域所涉省份纳入湖体水质断面考核对象。
二是进一步加强入湖河流治理。污染物主要通过入湖河流进入太湖,对入湖河流开展治理是减少污染入湖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加强入湖河流污染源和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源整治以及一二级支浜整治,可以大幅压降污染物下河入湖。
三是加强南部湖区和东部湖区生态清淤。太湖清淤特别是近岸应急清淤对抑制蓝藻水华、湖泛发生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大幅削减内源污染,有效改善湖体水质。建议在继续强化北部湖区和西部湖区清淤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南部湖区和东部湖区生态清淤,特别对近岸带淤泥进行每年轮浚,减少内源释放对太湖水质的影响。
四是加强太湖南部湖区和湖心区蓝藻打捞处置。太湖西部湖区、湖心区和南部湖区为蓝藻水华高发、频发区域。基于当前各湖区蓝藻水华防控现状,建议加强南部湖区和湖心区蓝藻打捞处理处置工作,以减少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面积及次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