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老旧房屋数量持续增加。这些房屋因建造年代久远,长期受自然侵蚀和人为改造影响,普遍存在结构老化、设施损坏等问题。据统计,部分老旧房屋建成时间已超过40年,出现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地基沉降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电仪维修员杨山红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安全隐患排查难,现有排查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检,效率低且易遗漏,难以发现墙体内部钢筋锈蚀、管道老化等隐蔽问题。二是缺乏定期维护机制,未建立定期体检和维护长效机制,往往在问题严重后才进行维修,成本高且风险大。三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因产权复杂,存在多个产权人或产权不明晰情况,导致安全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推诿现象频发。
据此,杨山红建议:
第一,建立房屋体检制度。制定房屋体检标准,明确周期、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对建成20年以上的房屋实施强制定期体检。
第二,成立专业体检机构。支持有资质机构开展房屋体检业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体检准确性和科学性。
第三,建立房屋安全档案。为每栋老旧房屋建立详细安全档案,记录建造年代、结构类型、体检报告和维修记录,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四,明确责任主体。通过立法或政策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产权明晰的由产权人负责,产权不明晰的由政府协调或社区代管。
第五,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产权人无力承担维修费用的老旧房屋维修改造,并对积极管理的产权人给予补贴和奖励。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