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人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计民生,对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苏华表示,职业教育要根据城乡人口流动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供给的适应性,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支撑。一是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变化,为农业转移劳动力提供与市场高度匹配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不仅能进城,还要“留得住”“生活好”。二是支持返乡人员就业创业。锚准地方特色产业,整合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资源,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将职业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群众家门口,让更多返乡“新农人”逐梦“兴农路”。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苏华认为,职业教育要助力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紧盯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建立以技术技能为纽带的校企合作共同体、联合体,“以教助产”“送技入企”,为壮大富民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献“技”献“策”。二是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农技推广部门、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各方资源,搭建城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入乡入企落地生“金”,激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大棋局”,催生更加丰富的乡村绿色、生态新产品。
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灵魂。苏华建议,职业教育要主动承担促进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任务,使本土文化萌发“新芽”、茁壮成长。一是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元素,开发有乡土特色、含艺术价值、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通过文化品牌与科技元素的有机融合,提升城乡文化品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大学生“送文化进乡村入社区”实践活动,通过文艺展演、艺术品鉴、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城乡居民文化产品供给,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美好生活,让“书香气息”溢满美丽乡村。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