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谋划部署。北京提出,建立健全首都韧性城市规划及标准体系,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运行感知、监测、预警体系,增强极端天气应对和自适应、快速恢复能力;浙江提出,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广东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动城乡老旧桥梁维修加固。
什么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城市建设治理融合创新的产物。它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是提升城市建设、运营、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能够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住区、房屋建筑智慧管理,大幅提升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和空间韧性,增强城市的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各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挑战。” 在曾刚看来,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新型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建设与运营新模式,在资金筹措、技术开发、人才保障、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才能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扫清障碍。
曾刚建议,各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资,避免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持系统观念,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聚焦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能力短板,整体谋划、部门协同,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风险感知、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突能力,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