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无废城市”理念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单元,“无废细胞”是指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各类生产生活单位。
在“无废细胞”里,废纸3小时就能变成包装材料、餐厨垃圾一年发电1000万度、学校食堂自带生态循环系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潮。
“无废工厂”变废为宝个个牛
西安惠宁纸业有限公司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一家“无废工厂”。每天,来自居民小区、综合超市、农贸市场的大量废纸经过一系列中转后运到这里,再经过碎纸、筛选、制浆、造纸4个主要环节9道工序,变成制造各类包装盒的原材料。
“最快只需3个多小时,废纸就能变成高强瓦楞纸。”惠宁纸业总经理安柏介绍,“以再生资源废纸为主要原料的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品,产生的污水经‘物化+厌氧+耗氧+物化+砂滤’等工艺处理后100%回收利用,固废垃圾用于电厂发电,有效实现了零排放生产。”
将目光转向餐厨垃圾的处理,西咸新区西安兴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上演着另一种“点废成金”的神奇故事。
西安兴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利用餐厨垃圾来发电,年处理餐厨垃圾约14.6万吨,可产沼气约876万方,发电约1000万度。该公司业务人员介绍:“我们将餐厨垃圾产生的沼气净化后发电自用一部分,剩余的在网上销售,发电机组产生的余热用于生产供热和冬季采暖。预处理过程中回收的餐厨垃圾粗油脂还可以当作化工原料制作生物柴油、肥皂等物品。”
值得关注的是,西安中铁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污泥处理这一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
西安中铁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污泥生产“再生燃料”,“再生燃料”经过焚烧之后产生的炉渣还可以制成人行道砖、养花用的陶粒。该公司为全市23座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泥处置服务,每天可将600吨污泥转化成60吨的“再生建材原料”,每年碳减排达12.2万吨,相当于植树610万棵。
在西咸新区,像这样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减污降碳的企业不在少数:2024年9家企业入选陕西省第五批绿色制造企业名单,累计创建太合智能钻探、同力重工、惠宁纸业等绿色工厂14家……目前,新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高达98.37%,一大批企业正在通过科技赋能“变废为宝”。
校园绿色环保创意超惊艳
在校园里,绿色环保的创意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空港第一学校,用废木料、刨花、树枝等做的绿化带小景“昆虫之家”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精心制作而成,既是校园装饰,也是课间观察昆虫、探索自然的 “秘密基地”。
在沣西一小,孩子们会把早餐剥下的蛋壳、校园里捡到的落叶等“废物”制作成工艺品拿到创意手工社团分享,也会把自己的旧玩具攒着在学校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上“赶集”出售。
沣西一小五年级学生师晨汐说:“我觉得把废品变成工艺品特别有趣,不仅环保,还能锻炼了动手能力。”
泾河第二学校则构建了以“食堂-精灵屋-幸福农场”为核心的生态循环系统,厨余垃圾可食用部分用来喂养家禽,不可食用部分交由专业公司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气,家禽粪便作为肥料滋养农场的农作物。
“我们学校的生态循环系统让我明白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现在我在家里也会提醒爸爸妈妈做好垃圾分类。”泾河第二学校八年级7班李娅菲分享道。
在一所所“无废学校”里,楼宇建筑采用节能材料,教职工办公使用节能产品,通过二次用纸、双面打印、无纸化办公等方式减少资源耗费。同学们则通过课堂学习及各类实践活动,逐渐养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节水、节电、节粮”等意识和习惯。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无废城市”建设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色生产生活的理念更需要从小培养。在机关、小区、酒店、景区等“无废细胞”里,垃圾分类、节电节能、光盘行动等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新区蔚然成风。
2024年,西咸新区成功创建8类31个“无废细胞”,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史嘉婷)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