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由宝鸡市牵头的‘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陕西省第2个‘国字号’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则重磅消息,让陕西省宝鸡市备受瞩目。这份殊荣不仅彰显了宝鸡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更是在向外界昭告:工业始终是这座城市的鲜明特色、显著优势和最大底气。
回望过去,是“青铜器之乡”到“智造之城”的华丽蜕变,着眼当下,聚焦的是宝鸡这座工业重镇的高质量发展密码。现今,宝鸡市工业战线步履铿锵,正以“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大抓工业、齐抓工业形成的强大合力,打造西部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挺起工业硬脊梁 锻造新质生产力
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宝鸡市工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户,总数突破1080户;10户企业入选陕西省质量标杆企业名单,占全省总数的1/3;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达到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31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2户。
宝鸡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实施的148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大窑饮品、中车时代新基地等79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9%,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
走进陈仓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4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50万吨的大窑饮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足马力;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打造的专业化轨道工程机械整机制造基地全面投产,成为全国三大轨道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穿行在高新区,积极抢抓“新能源+智能汽车”风口的吉利汽车宝鸡智能工厂,新能源车架在机械臂精准焊接中次第成型;钛及新材料产业园清庵堡园区内,钛材熔铸设备正轰鸣作响……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宝鸡市以“三个年”建设为契机,构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链条推进”的项目攻坚体系,也离不开全市上下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攻坚姿态,开展重点项目专项行动,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三合一审批办法,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宝鸡市坚持“群长制+链长制”,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群“百亿元提升、千亿元跨越”行动,不断放大陕汽、宝鸡机床、秦川机床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磁力”,形成“龙头牵引、配套协同”的发展格局,为实现“铸链成群、聚群成势”战略目标持续奋进。
去年,宝鸡市13条重点产业链中,已有11条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超8%。显然,因工业而起、缘工业而兴的宝鸡市,正在大修“内功”、多点发力,争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数字赋能产业焕新 智造竞争力持续攀升
“坚定不移做强工业是宝鸡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也是宝鸡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之策。”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如是说道。而尤为重要的是,为了工业战线走得更远、拓得更宽,宝鸡市正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擎,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有数据表明,过去一年,宝鸡市向市场投放213个省级新产品,数量同比增长45%;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401户,居西北城市第二。同时,深井钻机、井下开采大功率加热器、大型车铣复合中心等一批国之重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涅槃:宝钛集团智能化车间内,光纤网络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万吨锻压机全流程数字化控制;宝石管业输送管公司依托智能生产线革新,8人团队2小时内可实现超大口径钢管生产;秦川机床自助研发并推出的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以70%的市场占有率领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
智造新势力正在强势出击:陕西宝光真空电器创新“真空灭弧室关键零件智能生产线”,获评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案例;长美科技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与ERP/MES系统融合,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成功打入德、泰等国市场;宝石机械搭建全球物联网实现钻机远程监测,服务网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宝鸡市还着力于数字生态的立体构建,渭滨区不仅是“西部传感器之都”,更是全市企业共建共享的工业互联网“智慧大脑”。截至目前,宝鸡市已建成1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1.5万户,56户企业被命名为国家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
从工业基础夯实到数字化转型突破,宝鸡这座工业重镇已然形成了“政策引领、技术赋能、企业示范”的特色转型路径。
如今,宝鸡工业经济活力正得以持续激发,宝鸡“智造”核心竞争力更是持续攀升。未来,宝鸡也将继续深化“互联网+智造”,以数字赋能锻造竞争内核,加快、加大传统优势产业焕新、新兴技术驱动创新的步伐,着力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领跑西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赛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宝鸡新篇章。(程溪)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