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人脸识别新规落地,“多模态认证”将成常态

2025年03月26日 16:34:04 来源:固原新闻网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规落地,强调不得将人脸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

《办法》明确了“非强制原则”,规定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

此外,《办法》还强调了“最小必要原则”,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并实施严格保护措施。

图源:央视网

“好用”到“滥用”,人脸识别之殇

高效与安全,似乎成了悖论。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标志性技术,凭借便捷高效的特性,迅速渗透至金融支付、公共安防、政府服务、商业营销等各个领域,一度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配”。

然而,现今的人脸识别技术已成泛滥之势,部分机构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强制采集人脸信息,更有企业以“提升服务”为名,通过误导或胁迫手段强制用户接受人脸验证。与此同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AI伪造攻击等带来的安全问题频发,让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效与安全,能否同时兼顾?

图源:央视财经。今年315曝光人人信,其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科技,不需要人在,也不需要人活着。”

数字笔迹,兼顾高效与安全的“双全法”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人脸并非唯一选项。笔迹作为一种独特的动态生物特征,正成为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新选择。

亲笔签数字科技自主研发的数字笔迹AI识别技术,通过记录书写全过程的笔迹生物特征,构建个人专属笔样模型,经过AI专利算法识别,即可实现身份的有效核验。

相较于人脸识别,笔迹动态生物特征的运用,能减少个人隐私信息的暴露,有效抵御AI伪造技术的攻击;同时,主动书写的行为本身即包含身份与意愿的双重确认,可有效弥补传统数字技术体系中身份识别与意愿确认环节分离的漏洞,解决“身份冒用”和“意愿伪造”的双重难题;此外,站在司法角度来看,笔迹作为自古以来的传统证据类别,也更易与现有司法体系衔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权益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的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进行删除。

责任编辑:韩利
  • 人脸识别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