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拂过豫西大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烟田里,翻土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一袋袋印着“复合肥料”“菜籽饼肥”等字样的有机肥从仓库中被搬出,随后整齐码放在烟农的三轮车上。映着烟农们朴实的笑脸,成为春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这肥送到心坎上了”
“老侯,你家10亩烟田‘饼肥’领290公斤,拖拉机直接拉回家里!”在坡头烟叶收购点,仓库管理员张宇招呼着。烟农侯秋军东笑着清点刚领到的有机肥说:“一开春就愁买肥钱,这下省了2000多元!烟草公司真是想到咱前头了!”
不远处,十几辆农用拖拉机排队“接力”装货,车轮卷起的尘土里飘着热乎劲儿。
田埂上的“科技课堂”
有机肥刚落地,技术服务就跟进。
在坡头乡西川村烟田里,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技术员郑社委蹲在地头,抓起一把土给围观的烟农“上课”。“咱这片地去年检测出缺钾,这次配的肥氮磷钾比例是10:12:18。今年咱们发的各种肥,配好了一亩地撒65公斤正合适!”他顺手画了个示意图,“记住啊,施肥要离烟苗15公分,挖浅沟盖土,就像给娃娃喂饭,得细嚼慢咽!”
烟农们听得入神,有人掏出手机一边录视频一边说:“得存着,回头照着做!”
绿色账本里的“增收经”
烟农上官凯算起了“生态账”:“以前光用化肥,地板结得像砖头。现在搭配用上烟草公司送的有机肥,蚯蚓都回来了!去年烟叶油亮厚实,每公斤多卖2元。”
更让他惊喜的是,前些年烟草公司推广的“烟薯套种”模式,让他可以在种植烟叶的同时种红薯,“一田双收”让他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卖红薯和红薯制品,每亩能增收近千元。
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在坡头乡汪坟村,村支书宋海军和村里的烟农很是感慨:“烟草公司不仅送肥,还帮我们培训出4个村里的技术员”。现在哪块地要怎么保育、怎么施肥、怎么去虫害,曾参加过烟草公司培训的“职业烟农”们心里都有一笔账。
更让他们踏实的是,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在育苗期间经常在烟站召开政策和技术培训会,让烟农们对今年该种什么、怎么种“门儿清”的同时,更是为烟苗的茁壮成长和烟农的收入保驾护航。
暮色中,最后一辆三轮车离开收购点,驶向家里的仓库。车轮碾过的新泥里,已冒出点点绿意。从精准助农到科技兴农,这条充满生机的绿色链条,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起“金扁担”,在黄土地上书写新的丰收故事。(张李祥)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