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随着离心机缓缓停止转动,32岁的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居委干部蔡强成功捐献16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特殊“礼物”,将跨越千里为一位罕见病患者点亮新生。至此,奉贤区迎来第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也是上海市第697例成功捐献案例。
时针回拨至2023年5月8日,第76个“世界红十字日”活动现场,时任海湾旅游区居委干部的蔡强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展台前驻足。当了解到每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时,这位90后青年当场填写入库登记表:“能成为他人生命重启的密码,是件极有意义的事。”
历经20个月的等待,命运的选择在2025年春节前夕叩响门扉——蔡强与一名罕见病患者的HLA初配成功。面对是否捐献的询问,他脱口而出的“我愿意”三字,在冬日寒风中掷地有声。为打消父母对“钻骨抽髓”的传统顾虑,蔡强夫妇连夜搜集科学资料,用动画演示外周血分离技术,最终获得全家支持。
在长达数月的准备期中,蔡强严格遵循医嘱调整作息,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与体检。捐献当日,父亲全程守候在采集室,见证儿子手臂静脉延伸出的两条导管如何将生的希望源源输出。奉贤区红十字会副会长程向阳亲临慰问时评价:“这份跨越血缘的馈赠,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捐献当天,奉贤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程向阳及海湾旅游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唐军对蔡强进行慰问,由其父亲代为接受鲜花。
“每个捐献者都是生命的摆渡人。”完成捐献后,蔡强轻抚装着干细胞袋的恒温箱感慨。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数据显示,自1992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全市志愿者库容已突破17万人,其中90后、00后占比超六成,年轻一代正用行动续写着“人道、博爱、奉献”的时代新篇。
此刻,那袋162毫升的混悬液正穿越时空经纬,将奉贤青年的热血温度,熔铸成打开生命枷锁的密钥。这场关于生命接力的故事,仍在浦江两岸生生不息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