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利用锅炉电眼专用离线检测装置,可以快速检测出电眼装置是否存在故障。”在湖南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会上,QC项目小组成员张健向评委这样介绍。
这套高效的锅炉电眼检测装置,正是“红动”创新工作室的QC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转化与应用。锅炉点火系统故障平均检修时间从之前的120分钟减少到了20分钟,这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近年来,湖南中烟零陵卷烟厂不断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潜能,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机制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推动工作室创新向纵深发展,为青年员工扎根一线、立足岗位创新搭建载体和平台,让青年员工创新“火”起来,技术创新成果“活”起来。
锚定瓶颈问题,紧盯技术攻关的难点。坚持将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技术攻关、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运用创新工作室的独特优势,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卡脖子”问题和“短板”领域,进行工序优化、技术攻关、质量改进,解决了一系列生产技术质量难题。
同时,积极在职工中树立“人人都能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工作理念,把工作室打造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帮、扶、带、教作用,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大带小”结对帮带,促进劳模带出劳模、骨干和后备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劳模的专业优势,通过开展劳模工匠讲堂、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分享等活动,带领和推动青年职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的行家里手。”该厂企业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道。现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帮助青年员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为实现技术协同创新、成果资源共享,该厂在EKP平台创建了集课题进程、交流、成果、评价、激励于一体的创新管理平台。同时,该厂还定期举办创新工作室成果交流会,鼓励各创新工作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提升,从而推动该厂新质生产力实现更进一步的提升。
据悉,该厂近三年累计结题各类科研及创新改进项目200余项,开展全员自主改善1000余项,并取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9项。此外,8项成果荣获省质协一等奖,1项成果获湖南中烟公司QC一等奖,另有1项成果获得湖南中烟公司推广应用一等奖。
如今,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先进领衔、有创新团队、有任务目标、有创新实践、有人才培养、有场所设施、有专项经费、有管理制度、有活动台账、有检查考核。这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迭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工匠人才不断涌现。
未来,零陵卷烟厂将进一步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规范化运行、成果转化应用、人才队伍培养等管理机制,致力于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以及人才的“孵化器”。(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