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也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指引着方向。
太白山下,渭水之滨,在参天古柏的掩映下,有着一座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张载祠,它承载着世人对北宋时期一代大儒张载的纪念,也是传承千年的关学圣地。
为弘扬张载精神,赓续关学文脉,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文化自信,4月1日上午,由宝鸡市张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以“清明追远思先哲,继往开来仰横渠”为主题的乙巳(2025)年清明恭祭横渠先生张载夫子典礼活动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张载大殿广场盛大举行。张子后裔及宗亲、专家学者、张载思想相关社团负责人,部分关学爱好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参加。
眉县钟灵,渭水泱泱。张载祠内,碑林苍苍。上午9时,祭祀活动正式开始。向张载夫子敬献供品,主祭人上香,主祭人供灯,向张载夫子敬献供果、五谷、糕点,向张载夫子敬酒、敬茶,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全体人员三拜礼成。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少习兵戈,志在安邦;范公点化,弃武探章。1035年,张载一家侨寓于眉县横渠,后索性在横渠镇安家。“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 ”数十年间,张载先生著《正蒙》以明理义,撰《西铭》而立人伦。立“气本”破佛老虚妄,倡“实学”树儒门新梁。
其著名的“横渠四句”言简而意宏,彰显出宋代儒学的浩然气象,凝聚着仁人志士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被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奉为最高理想和精神坐标。
岁岁清明,四海学子抚碑追思。关学精神,如泾渭长流,润泽九州。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通过祭祀这一庄严而神圣的仪式,不仅是在追忆一代大儒卓越的学术贡献和崇高的精神风貌,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世界见证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张载创立的关学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家规家训资源。今天,我们应当将张载精神应用到乡村振兴的课题中来,让其发挥更大作用!”眉县政协原主席、地方文化资深研究者卢文远表示。(席彦兵)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