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鹏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本讲述长征故事的《西行漫记》,“长征精神”一度是他坚持到底的精神来源,他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褶皱泛黄的封面页上,数行字迹仍旧无比清晰:“我从未失去信心,想起了那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
俯下身子接地气 土言土语话真情
2021年秋,揭西县上砂镇上林村的清晨开始有了几分寒意,张树鹏站在村口,望着眼前蜿蜒的山路,心中满是忐忑。他是揭阳烟草派驻到这里的驻村干部,初来乍到,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山路崎岖,车辆行驶在上面颠簸不已,他几次险些晕车。村里的房子错落有致,却显得有些破旧,村民们穿着朴素,脸上带着好奇和警惕的神情打量着他。
初进村时,他并未得到村民们的认可,“来镀金”是多数村民的普遍想法,不少风言风语也不可避免地传到张树鹏耳中。张树鹏自己也是从农村出身,他心里明白这是人之常情,但要想打开局面,就必须熟悉村情村况,努力成为村民们的“心上人”。
图为张鹏在走访村民,了解上林村情况。
他第一次上门拜访村民,就来到了庄大爷家,院子里堆满了杂物,鸡鸭在脚边乱窜。张树鹏满脸热情,试图和庄大爷聊聊村里的发展,可庄大爷却摆摆手,说:“领导啊,我们这儿穷山沟,啥也干不成,你还是早点回去吧。”张树鹏心里很是一惊,没想到这么快就吃到了闭门羹。但他没有放弃。他开始每天在村里转悠,挨家挨户敲门拜访。可村民们对他并不热情,有的甚至直接拒之门外。他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鞋子沾满了泥土,但他知道,这些泥土就是他和村民之间最真实的距离。
张树鹏多次到老支书家讨教经验,老支书建议他“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得知上林村的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农业发展屡屡遇到瓶颈,于是他借助多方资源,为村里组织一场农业技术讲座。那天,他在讲台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农业种植知识,村民们渐渐被吸引过来。会后,几个村民主动围上来,和他聊起了自家的田地。
张树鹏知道,这是个好的开始。往后,他同村里多数农户一样早出晚归,常常早上七八点就在山上与农户聊天,查看果园和农田情况,晚上八九点又到村民家中探访。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接纳这位脚下有泥的驻村干部。
甩开膀子干实事,土法土方换新颜
上林村位于大山深处,山石林立,山路陡峭,村委同事去接张树鹏到岗时,路还没修好,全是又窄又弯的泥路。驻村后,张树鹏相继走访了村内的党员、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及各村小组组长。
图为张树鹏走访了村内的党员、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
这些人向他集中反映了村里面五处典型的基建问题:村口道路泥泞破损不堪、村民文化广场运动设施生锈、荷树角、桐树排和岭背路段无护栏、村内垃圾转运乱序无定时、全村供电不足时有断电。显然,全村的产业发展和村民的生活节奏受到了限制。
图依次为未修缮的文化广场、无护栏路段、垃圾转运点、党群服务中心
张树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争取所在单位和其他社会责任部门的支持,常常往返于村委与地方政府间,协调资金,组织施工队伍。他和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及时向有关部门打报告写申请。
那段时间里,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里,监督施工进度,协调各种问题。
而在那之后,村口道路变得硬实明亮起来、联中文化广场正在逐步改造升级、特定路段护栏也安装完工、垃圾转运站更新升级了、多数农村均安装上光伏发电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落地建成……村容村貌在一天天改变,村民日子也在一天天变好。
图依次为修缮好的有护栏路段、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垃圾转运站
据张树鹏回忆,在施工过程中,95%的村民同意实施光伏发电项目,芳姐成了这儿的“刺头”,她担心光伏发电板安装在楼顶会带来辐射,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她是坚决不同意。施工以后,张树鹏特意通知安装工程队绕开芳姐家屋顶,预留部分安装材料,先在其他村民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随后,他带着辐射检测仪器到芳姐家,邀请她一同前往其他村民家去实地勘测是否有辐射。果不其然,仪器检测值远低于预警值。
“芳姐,你看这是很安全的,而且安装光伏发电板除了能享受福利外,夏天可是非常好的隔热板,这不也得给您家节省一大笔搭铁硼费用”。从那以后,每每盛夏来临,芳姐家总是多一份阴凉,也多了些欢声笑语。
有趣的是,在我们跟随张树鹏走访村里时,看见一家在楼顶上种下满满一阳台凌霄花的人家。花长得极好,与枝叶一起从楼顶垂下来,像是城市里环境优美的网红打卡店。
张树鹏说,那就是芳姐的家。
咬紧牙关攻难关,土心土意践诺言
上林村地处上砂镇北部,村民们依山而居,与外部的交通连接一直以来不是很方便,覆盖村内4个自然村、联通村外的下排路成为村里的生存之道,也促成了许多跨村联姻,村民庄春勇就是其中之一。
庄春勇的家就在这条下排路的尽头,这条路全长350多米,他当年对妻子许下一个诺言,说“嫁给我吧,这里很快就要修路造路了,有了这条路,就什么都方便了”。可是二十三年过去了,其他路都在修,唯独这条路由于地势险峻、修建难度大、资金费用高等原因迟迟没有修好。
图为未修缮的下排路
庄春勇每次和妻子出去外面做生意,不得不早点回来,因为天一黑,这条路就不好走,蜿蜒曲折不平坦,灯光黯淡,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如果要绕路回来就得多花半个多小时车程。每天晚上五点半,就能看到许多村民从这条并不好走的路上蜂拥而至,因为他们都得赶在天黑前回家。
听村里的人说,这条路从清朝时期就已经存在,除了晚上不好走,遇到台风、大雾天等都得封路,修路造路几乎就成了村民们的梦想。直到这些年来,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的互联互通是基础保障,借着这股东风,张树鹏联同村委会干部启动了修路造路工程,决心要把这条联通村内外的主干道修好。
下排路,也在不久后终于落实修缮好。
图为已修缮的下排路
村民外出做生意,终于不用再担心天黑回不了家,如果外出去走个亲戚,也可以踏踏实实地留下来吃个晚饭,而那个迟到了二十三年的诺言,如今真的实现了。
路通了,村民们的心也通了。当见证时代变迁的村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个村主干道也完成了庄春勇迟到的诺言,也让村民间的生活也更加紧密地相连。当然,修路造路也只是第一步,我们期待未来,乡村振兴能够让更多有需要的地方修好一条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路,让更多人心中的蓝图变为通途。
因地制宜兴农作,土里土气燃希望
上林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树鹏深知,要想让村民们持续增收致富,就必须发展特色经济产业。上砂镇地处山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张树鹏开始寻找适合上林村发展的产业项目,经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在观察大半年后,他下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继续种好葡萄”。
实际上在上砂镇,葡萄的种植是普遍的,但村民种植技术较为传统,销路也十分有限,往往遇到压价挑刺的批发商也无能为力。作出“种葡萄”决定的背后,张树鹏秉承着“不要乱作为”的逻辑,原因是上砂镇的葡萄产业本就打下基础,只是尚且薄弱,需顺势而为。
在这期间,上林村的变化也悄然发生了。
如今复盘,张树鹏的经验可以描述为“不要贸然革新,要因地制宜,把小事做大,比从零开始合理得多”。此外,“因地制宜高发展,要经得住考察和推敲的漫长寂寞,不能贪图一时的数据,对别处的方法照猫画虎,搞跟风经济”。就像在上砂镇,种葡萄是不用教的,全镇村民们都熟悉葡萄树的习性,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都是人人皆知的基本常识。
图为阳光玫瑰葡萄和夏黑葡萄
只不过,需要在技术和效率上作进一步提升。为此,张树鹏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的专业技术团队来村里给村民们授课培训。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葡萄种植行列中来。如今,葡萄种植产业的产量翻了一番。
图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技术专家正在指导村民如何科学性防虫。
话虽如此,村民们只管种植,靠山吃山,但在产业链中掌握主动权的依旧是收购商。2022年,上林村村民的葡萄纷纷挂果成熟时,收购渠道有限,村民不仅为销路发愁,葡萄还在“内卷”中被大幅压价。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张树鹏决心带领村民继续坚持种葡萄。
“你知道中间商压价有多狠吗?”
“村民们种的葡萄产量多了起来,中间商还是以前那些,他们就有资格挑挑拣拣,烂果青果不要,这是应该的,但他们果子小的也不收,尽挑大的走,收购的价钱还越来越低。”
“有的村民甚至低于成本价就卖了。”“这哪行,哪能这样乱砍价。”
张树鹏主动出击,依靠娘家(揭阳烟草)的介绍,他自己跑遍了几家有实力的大收购商,比来比去约谈价格。说时容易,但没人知道,这一趟又一趟的奔波,张树鹏是如何跑下来的,又费了多少口舌。最后,在他的极力吆喝宣传下,上林村的收购商多了起来,他在大厂商拿到订单,签下合同,实施订单式生产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随后他又跑来对村民宣传。“村民是要见到现钱才会做的,一切都要顺势而为。”
到了2024年,上林村村民的葡萄销售额实现了逆转,这几年来,葡萄的收购价稳定,果子品质好还能很容易谈到高价钱。村民庄孟祥种的葡萄树面积最大,有20多亩,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来的。他告诉我们,只要收购价稳定,产量上得去,这比在外头打工强多了。
图为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
在村民动摇时,张树鹏依旧选择继续种葡萄。他的回答很简短,因为他相信,发展特色经济,才是一个村子发展的长远之计。“这相当于,村民有多余时间就可以搞葡萄产业,每年还有几万元的固定收入,这样每个人都想回来建设家乡了。”
图为上砂镇幸福里葡萄种植基地
张树鹏说,“这像是一份独属于上林村的礼物。”
扎根乡土写人生,土模土样铸忠诚
转瞬间,张树鹏的驻村时间也即将结束。三年的时间,他为上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他心里清楚,他依然有很多的事情放不下,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村口道路还没有复建完、活动广场还没有完全修缮好、第三批监控安装刚审批通过还未开工……等等的事由,千头万绪,尚未落定。但张树鹏,确实是要离开了。
那天,张树鹏收拾好行李正要踏出寝室门口,就迎面看到许多村民前来送他。庄大爷紧紧握住他的手心,叮嘱他要常回家看看;芳姐手捧一束看似刚摘下的凌霄花递给他;庄春勇带着妻儿,将一篮子自家种的葡萄塞到他怀里;庄孟祥拿着两瓶自家酿的葡萄酒和两袋葡萄干直接放到张树鹏的车上。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啊。”他深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而村民们也早已成为他的亲人。
交班的这些天,新来的驻村书记也来报道,他同样也是感到想象与现实完全不同。就像当年张树鹏来时一样,他觉得需要先熟悉观察,再酝酿计划。他也是揭阳烟草的一名年轻职工。
新来的驻村书记来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办公室报道整理内务,他沿用了张树鹏的办公桌。桌上整洁无物,唯独留下一本书。原来,那本《西行漫记》并没有被带走,封面页似乎被擦洗过,显得格外亮丽,而那数行字迹,依旧清晰有力。
作者:广东省揭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辜良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