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宝妈”们如何带娃、赚钱两不误?如今,“妈妈岗”的出现,无疑成为“宝妈”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就业新支点。
早上8点10分,家住河东区的申凤杰骑车将3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8点30分,她已端坐于由山东先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每集团”)专门设立的“妈妈岗”生产线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下午4点,当大多数上班族还在忙碌时,申凤杰已到了下班时间,一点也不耽误接女儿放学。
“孩子的爸爸在建筑工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接送孩子的任务就落在我一人身上。接送孩子之余,我不想一直在家待着,总想找份工作,既能补贴家用,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正好先每集团推出了‘妈妈岗’,工作时间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有家庭负担的女性。”对如今的这份工作,申凤杰满怀感激。
岗位的供给是求职者选择就业的基础。临沂、泰安两地职工总人数877人,女职工790人,其中“妈妈岗”711人,占比90%;每年奖励业绩突出的员工中,“妈妈岗”占比95%以上……这是先每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挖掘“妈妈岗”的一组数字。
“提起先每集团,大家可能相对比较陌生,但说起惠民早餐,可谓家喻户晓,而惠民早餐则是先每集团的一块业务。作为省级工友创业园、‘临沂市政府20件民生实事’企业之一、临沂市爱心企业,针对‘宝妈’就业难现状,集团领导层充分听取我们的建议,通过降低入职门槛、简化招聘流程、出台扶持政策等,助力‘宝妈’就业创业,保障她们稳定就业的同时能兼顾家庭,从而更大地发挥自身价值。”先每集团红领书记苗培连介绍。
如何降低入职门槛?又出台了哪些扶持政策?苗培连给了进一步解答:“大幅放宽年龄限制,将妇女入职年龄放宽至55岁,解决了部分职工因年龄偏大不能就业的问题;采用‘加盟+直营’的方式,对申报营销加盟的‘宝妈’,免费提供销售设备,就近就地扶持开设惠民早餐网点。今年以来,对前两个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给予补足3000元的创业扶持,有力保障了‘妈妈岗’收入的稳定性。”
37岁的张倩就是先每集团“加盟+直营”方式的受益者之一。“加入先每集团之前,我一直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成为集团一员后,通过经营惠民早餐摊位,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每天四五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不仅不影响我下午接孩子,也让我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张倩说。
“女性更懂女性的困境。我们设立‘妈妈岗’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职场妈妈们在家庭与职业之间找到平衡。”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宝妈”,从最基层做起,一路干到中层的先每集团市场部经理李秀梅深有感触,“在当今社会,职场女性,尤其是‘宝妈’们往往家庭、工作不能很好兼顾。为了满足部分‘宝妈’既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又能照顾家庭的需求,我们在加盟网点、面食制作车间、包装车间等设置了‘妈妈岗’,同时工作时间内实行弹性工作制。今年以来,我们为300多名‘宝妈’提供了工作岗位。”
“妈妈岗”员工的工作时长相较于一般员工来说短了一些,对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投入,但李秀梅认为,“妈妈岗”员工的稳定性和责任心比普通员工要高,她们更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并将其转化为更强的执行力,“我们的部分工作对‘妈妈岗’员工来说,是顺手就来的事,容易上手,而且她们本身就有亲和力,再加上女性的细腻特性,工作任务会完成得更好。”
先每集团的做法只是河东区人社局破题职场女性“带娃难就业”的个例。“去年10月,我们开始向社会征集‘妈妈岗’,岗位要求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地点不受局限、女性员工较多等。到目前,全区共有先每集团、鲁泰鞋业、悦贝尔母婴、顺丰快递等30家企业提供了包括面点制作、家政服务、衣帽加工、快递配送等1000余个优质岗位,帮助500余名‘宝妈’实现了就业。”河东区人社局就业指导服务股负责人孙韫韬表示。
在解决“宝妈”就业难题上,临沂的破解之道并非一时兴起。“其实,‘妈妈岗’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前几年,我市就已着眼于促进妇女就近就业,并小规模探索‘妈妈岗’模式。去年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妈妈岗’工作,同时联合市妇联转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县区发挥人社、妇联统筹作用,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市人社局局长葛龙江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市81家企业提供了4424个“妈妈岗”,这些岗位涵盖手工制作、电商客服、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宝妈”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也让她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弹性人生”方程式。
在临沂,让“宝妈”家庭、事业兼顾,远不止提供岗位。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大“妈妈岗”开发力度,拓展岗位领域,鼓励更多行业企业设置岗位,并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育儿妇女就业能力。此外,完善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宝妈”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妈妈岗”就业模式的良好氛围,让更多育儿妇女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