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首阳药材市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行。事实上,这并不是陇西县第一次作为药博会的举办地。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有何亮点?为何能连续三届成为药博会的举办地。记者在采访中拿到这样一份成绩单:中医药产业对陇西县财政和农民的收入贡献率均接近1/3,中医药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陇西县究竟靠什么?
标准化种植助农增收
行走在8月的陇西县福星镇元头坪村,在田野里极目望去,药材满目葱茏,长势喜人。层层梯田上,一阵微风拂过,乳白的党参花、红紫的黄苓花、淡黄的黄芪花……宛若仙女,翩然起舞。
村民鲜兴明正在田地里忙碌,相比其它庄稼,药材普遍生长周期长,地里草也多,每天天一亮鲜兴明就和妻子下地锄草。
多年前,鲜兴明家和当地大多数村民一样,靠种植小麦、糜谷为生,由于产业单一,每天围着大山转,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后来,当地政府倡导村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鲜兴明试着种植了3亩中药材,收益还不错。尝到甜头的鲜兴明自此和药材结下了不解之缘,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今年,当地政府以元头坪村为中心规划了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每亩补助种药农2袋有机肥。这也再次提高了鲜兴明的种植积极性,药材种植面积一下子拓展到48亩。
“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推广运用绿色有机肥、标准化种子和土地深松、移栽、施肥、采挖等各类农业现代化机械,对核心区种植农户进行有机肥、农药补贴。元头坪村种植了党参、黄芪、黄芩三类中药材4000多亩,每户药农平均达14亩。”元头坪村党支部书记周玲玉告诉记者。
元头坪村是近年来陇西县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的缩影。
“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局长王仲良向记者介绍,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陇西县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品种驯化、选育、繁育、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先后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此外,陇西县还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等方式,加快构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药源基地体系,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杜绝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使用。2020年陇西县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
精细化加工拓展产业链
镜头转至碧岩镇,在当地中药材加工车间,伴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各类中药材的炮制、煎煮、切片、包装等环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派繁忙景象。
碧岩镇是陇西县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但长期产业链条短、农民增收慢。2020年,当地政府投资225万元兴建了药材切片加工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晾晒场地、消防排水管网及恒温贮藏库。
据了解,车间产权属于村集体,当地通过筑巢引凤,引进甘肃古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运营。
甘肃古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永奇告诉记者,车间预计每年可收购加工药材1200吨,实现中药材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同时,车间可就地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30人,月人均工资稳定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近年来,陇西县通过建园区、搭平台,推进药材加工精深化。王仲良介绍,一方面,引导县内切片初加工散户组建中药材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江能、扬子江饮片加工基地,推动全县中药材初加工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
此外,陇西县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建成占地4.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先后引进入驻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6家。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陇西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智能化仓储降本增效
在陇西县,药材仓库林立。众多的仓库提供了大量的货位,得天独厚的仓储环境优势保证了药材仓储的质量。
随着机器手灵活的转动,一箱箱白条党参整齐地码在托盘上,沿着转送带进入后面的恒温恒湿的药仓。这是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工作时的一幕。
据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家仓库由江能医药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静态仓储能力近7万吨、动态仓储能力30万吨,集成计算机控制、智能收发作业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中药材仓储立体化、智能化。
近年来,陇西县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规模不断扩大和仓储质量有效保证。目前,陇西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5家,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由100万吨增长到200万吨。
如此大的仓储规模,陇西县是如何实现的?王仲良介绍,陇西县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储存技术,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充氮技术,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
此外,陇西县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依托中天物流公司投资的1.5亿元,建成了占地150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引进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建设投资15亿元、占地1000亩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中药陇西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
以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项目为例,王仲良介绍,项目建成以后,可容纳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仓储、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年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实现销售200亿元,安排就业2000人,上缴税金2亿元,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较现有能力翻一番。
打造特色节会品牌
好酒也怕巷子深。陇西县道地药材如何推销出去?近年来,陇西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宣传推介。
陇西县给出的答案之一便是打造特色节会品牌。2008年起,陇西县连续承办了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2017年又成功举办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2018年起,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展会给陇西带来了什么?以第二届药博会为例,王仲良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陇西主会场布展面积3.7万平方米,参展单位732家,签约合同项目34个、签约总金额达61.3亿元。
“历届博览会的成功召开,有力地扩大和提升了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了陇西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王仲良说。
记者了解到,陇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被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指导县内中医药加工企业研发生产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产品,鼓励引导企业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规范使用“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天下药仓”等区域性品牌和资源性品牌,充分发挥公共商标和公共品牌效应增强市场话语权。
截至目前,陇西县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中天药业生产的“红芪口服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全国独家准字号绿色非处方类药品。(图片由陇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8月09日 第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