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阿左旗: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业发展促振兴

2021年08月23日 14:36:5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阿拉善左旗举办越野e族英雄会,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阿拉善左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民”的方式,让农户参股,带动农牧民拓宽增收渠道。图为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塔塔水嘎查农民王建宝种植的温棚吊瓜喜获丰收。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勒格淖尔嘎查发展沙漠旅游业,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积极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新模式,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多元化发展新路径,不断培育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激发农牧区发展新活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巴彦浩特镇

大漠淘金点亮农牧民群众致富梦

蓝天白云、沙海绿洲,巴彦浩特镇特木图嘎查牧民金花夫妇在舒爽的秋风中打扫毡房,为秋季旅游旺季的到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19年,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我贷款建起了9座蒙古包,以特色民宿的方式接待游客,仅一年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3万多元。”金花一边忙着手头的活儿一边高兴地说。

依托独特的大漠旅游资源,巴彦浩特镇通古勒格淖尔嘎查、希尼套海嘎查、贡呼都格嘎查、特莫图嘎查因地制宜发展沙漠旅游业,带动农牧民充分利用“阿拉善英雄会”节庆活动和月亮湖、天鹅湖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优势,通过为旅行团和散客提供餐饮住宿、沙滩车租赁、后勤保障、沙漠救援、驼马骑乘服务等方式增收。巴彦浩特镇副镇长李源告诉记者:“去年国庆节期间,特莫图嘎查牧户平均增收6000多元,在沙漠冲浪高峰期,有些牧户一天就能赚到1万多元。”

“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发展的进程中,巴彦浩特镇坚持立足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实施‘党支部+旅游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旅游产业发展、项目运营管理、带动群众增收等方面整体发力,分类施策,帮助农牧民实现致富梦。”巴彦浩特镇党委书记杨元向记者表示。

依托奇异的大漠风光、秀美的贺兰山神韵、雄浑的戈壁奇观、悠远的丝路文明,巴彦浩特镇大力挖掘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积极发展沙漠观光旅游、田园牧歌乡村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新型业态,加强“旅游+文化、旅游+养生、旅游+商贸、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涉旅经营商户中设立党员示范户,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品质化、精致化的经营机制,通过示范户引领带动,鼓励当地农牧民以提供优质餐饮住宿、旅游项目体验、民俗特色展示等方式提高经济收入,在旅游产业复合型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巴润别立镇

种养循环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红瓦绿树,阡陌交错。在巴润别立镇的阿拉善盟鸿泰盛源农牧有限公司养牛场,一排排牛舍干净整洁,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工人们娴熟地开着铲车搅拌混合饲料。“以种植业推动养殖业,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发展循环经济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牛场投用以来,我们一直收购消化本地青贮饲料,青贮饲料养肥了牛,牛粪上到地里又壮了庄稼,公司正在逐步探索高效循环农业发展道路。”该公司总经理杨盛世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巴润别立镇以打造阿拉善循环农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形成了“种养结合、农牧一体、绿色循环”的发展态势,建成了浩泽、双丰、鸿泰盛源等多家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万头牛养殖企业。全镇现有肉牛大型规模养殖企业10家,存栏量2.5万头,中小规模肉牛养殖户超100家,存栏量近1万头,肉牛年出栏量约1万头,肉牛产值3亿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将零散耕地进行集中流转整合,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模式,种植结构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推进高效种植与规模化养殖互补发展,带动饲料加工、畜产品开发等产业延伸发展,带动百余中小农户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种植户、养殖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巴润别立镇党委书记杨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镇6万余亩耕地全部实施了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水肥一体化技术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藏粮于技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全镇农业灌溉用水量由2016年的3400万方减少至2020年的2099万方,在有效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增收与农业节水双赢。

吉兰泰镇

描摹丹青按下产业发展快捷键

“这些梭梭树是我家的‘摇钱树’,既能抵挡风沙,还能挣钱。”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梭梭林,郭新军露出欣慰的笑容。郭新军是吉兰泰镇哈图呼都格嘎查土生土长的牧民,2000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毅然卖掉了自家的300多只羊和70多峰骆驼,开始对草场进行围栏封育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过去全家放牧一年的纯收入也就一两万元。遇到大旱之年,不但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还要倒贴上草料。”对比今昔的变化郭新军感慨不已,“现在通过发展种植梭梭嫁接苁蓉产业,挖肉苁蓉,采肉苁蓉籽,加工礼品肉苁蓉、切片肉苁蓉,每年的收入都能达到20多万元,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吉兰泰镇将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改善生存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梭梭嫁接肉苁蓉、白刺嫁接锁阳的技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执笔大漠描摹丹青,一幅绿色的秀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截至2020年底,该镇辖区天然梭梭林人工接种涉及14个牧业嘎查、215户牧民共接种18万亩肉苁蓉,年产鲜苁蓉60吨。11个牧业嘎查74户牧民共接种白刺锁阳5万亩,年产30吨,农牧民年增收可达2-3万元。

“深入推进富民党建工程,依托‘党支部+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农牧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牧民融入地方生态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就地转产等方式,提高农牧民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吉兰泰镇党委书记庆格勒表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引领、支撑作用,采取技术帮扶、资金支持、信息共享等措施包联指导,引导产业链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农牧民提供生产销售、技术指导、品种改良等服务。

“阿拉善左旗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在全旗114个嘎查村创新开展以‘一村一党建品牌、一村一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富民杯嘎查村党支部活力赛,强化‘双培双带’工作力度,不断激发嘎查村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农村牧区实际,探索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民’‘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户’等多种新业态,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观光旅游业、生态产业等,以产业发展带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阿左旗旗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吴军元说。

据悉,2020年底,阿拉善左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91元,全旗114个嘎查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并将于今年年底全部达到10万元。(图片由阿拉善左旗旗委组织部提供)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8月23日  第12 版)

责任编辑:越玥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