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与2020年净增长率1.45‰相比下滑了1.11个千分点。可见我国人口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南昌市副市长龙国英深感忧虑,她表示,出现人口净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全国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二是年轻一代更加强调个体的幸福感,婚姻观、育儿观发生变化,三孩生育的主观意愿较低。三是经济社会工作压力大,导致受孕难、保胎难。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个人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对生育能力造成了影响,适龄夫妇“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突出。四是女性就业歧视加剧。随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多地出台的延长产假等鼓励生育的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招录未婚、未育女性意愿势必会降低,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将更加严重。
为此,她建议,一是建立全国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以保证人口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合法性,同时授予相关部门共享和使用基础信息数据的权限,最终实现全国一库,资源共享。
二是出台促进女性公平就业激励政策,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生育成本分摊机制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建议国家层面牵头建立企业性别平等状况报告制度,将性别平等状况纳入企业年度报告,要求具备一定人数规模的企业在年度报告中说明女性录用情况、员工性别比、管理层性别比等指标,每年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公示;给予录用一定比例的女职工所在企业以及多孩生育率高的企业一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推动出台落实各项保障生育配套政策。此次放开三孩生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同步出台配套政策。建议国家层面在个人所得税加计扣除中把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纳入赡养负担等同认定,把婴幼儿普惠托育费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前抵扣项;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增加生育保险基金财政投入和财政兜底,用人单位以男女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按照一定比例承担生育成本,由政府统筹分配相关收入,促进生育成本的社会共担。同时,加快构建普惠性托育服务和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托育服务,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子女的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3月07日 第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