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重要任务。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看来,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佳结合点,加强其建设势在必行。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杨德才表示,具体而言,高速安全的基础信息网络尚未在全国乡村普及,农村的数字化基础十分薄弱;数字化基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互联互通尚未覆盖所有乡村。
对此,杨德才建议加大农村基础信息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尽快做到网络全面普及;加快编制乡村数据资源目录,强化数据归集、集成,推动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阶段性推进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加大乡村数字平台建设,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设施农业中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等。
人才匮乏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另外一道坎儿。在走访调研中,杨德才发现,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的数字知识十分有限,仅局限于手机、电脑的简单使用,如此并不能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另一方面,致力于乡村数字化建设的人才,特别是初期的示范引领者严重缺失。
针对上述情况,杨德才建议加强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招揽引进人才,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特别要引进那些示范引领型的人才;另一方面,注重选拨素质较高、对数字乡村建设有较高积极性的村民,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培养乡土数字化人才;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乡村数字化知识教育,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
数字乡村建设还面临“两不足”,即创新能力整体不足和乡村数字应用严重不足。杨德才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目前针对三农的数字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滞后,特别是智慧农业中涉及的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等严重缺乏;另外,数字应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方面,有的地区还处在试点阶段,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两不足”难题如何破解?杨德才建议,一方面加强数字化平台开发与建设,如面向村民提供涵盖就业、就医、出行、旅游、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公益活动等模块的智慧民生服务;另一方面,强化乡村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如着眼农业农村实际,开发更接地气、更简单实用的数字应用,着力培育更多、更大规模的农村电商、农产品推介、农业技术咨询与应用等数字化应用服务。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3月07日 第07 版)